查古籍
諸痛癢瘡,皆屬于心,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心主血,脾主肉,血熱而肉濕,濕熱相合,潰敗肌膚,浸淫不休,不可以定名命之,故謂之惡瘡也。然有辨焉,如疥癬、癮疹之屬,怫郁氣血,在皮膚腠理間者,可以表而散?!秲?nèi)經(jīng)》有謂∶汗之則瘡已者,是已。
若郁氣血在肌肉之分,外連皮膚,作寒熱而生膿者,或七情所招,或膏粱之變,皆宜解內(nèi)熱不宜汗也。張仲景所謂∶瘡家不可發(fā)汗,汗之則痙者,是已。一瘡而有宜汗、不宜汗之別,熱有淺深表里故也。故瘡在皮膚,則當(dāng)因其輕而揚(yáng)之,汗之浴之,外以殺蟲潤(rùn)燥,皆解凝結(jié)涎沫之藥敷之。瘡在肌肉,則當(dāng)因其重而減之,瀉經(jīng)絡(luò)之熱,清涼氣血外,以化膿生肌膏 之。瘡在頭巔,則當(dāng)射而取之,用酒制寒涼劑,更以風(fēng)藥升而上之,外以殺蟲解熱藥敷之。能明此三者,其于治瘡思過半矣。
乳香消毒散(《寶鑒》) 專治惡瘡。
大黃(煨) 黃 牛蒡子(炒) 金銀花(各五兩) 甘草(三兩) 牡蠣(鹽泥煨燒,五兩) 乳香沒藥 懸蔞(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煎。瘡在上食后。在下食前。
連翹飲治諸惡瘡,紅赤痛癢,心煩口干,及婦人血風(fēng)斑圓點(diǎn),開爛成瘡,癢痛流黃水汁。
連翹 當(dāng)歸 栝蔞根 生干地黃 荊芥 黃芩 赤芍藥 麥門冬 瞿麥 木通 牛蒡子(炒) 山梔子 防風(fēng) 川芎 粉草(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燈心二十莖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shí)服。
救苦黃 散治惡瘡癰癤黃 當(dāng)歸 芍藥 栝蔞根 甘草(各一兩五錢) 栝蔞(一對(duì)) 金銀花(二兩) 熟地黃(不拘多少) 皂角刺(為引)
上 咀。每服半兩,無灰好酒一升,同引子裝入瓷瓶?jī)?nèi),瓶頭用筍葉封,將瓶坐于鍋內(nèi),上以火盆覆鍋口,盆外以黃泥封之,勿令出氣,煮至外聞藥香為度。取出瓶,澄定飲清,將藥滓再添酒一升,根據(jù)前煮服。若飲少者,酒水各半煎服。瘡在上食后臨臥服。在下空心服。此藥治病,萬無一失,神驗(yàn)如谷應(yīng)聲。常于五月五日修合。
托里金銀地丁散治諸惡瘡、腫毒疼痛。
金銀花 黃連 當(dāng)歸 紫花地丁 赤芍藥 黃 人參 甘草節(jié) 桔梗 大黃(各半兩) 乳香 白檀香 沒藥 連翹(各三錢) 子芩 梔子仁 玄參(各二兩) 麥門冬(去心) 前胡甘草(微炙,各一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酒一盞,煎到八分,去滓。隨病上下溫服。
紫花地丁散治諸惡毒瘡,腫痛如神。
紫花地丁 當(dāng)歸 大黃 赤芍藥 金銀花 黃 (各半兩) 甘草節(jié)(二錢)
上 咀。每服一兩,用水一盞、酒一盞,同煎至一大盞,去滓。隨病上下服。
增益四物湯治一切惡瘡。
川芎 當(dāng)歸 芍藥 地黃 防風(fēng) 荊芥 甘草(各等分) 鳳尾草(斟量,加入)
上銼碎。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海〕惡瘡入腹、心,嘔逆,藥食不下。
豆粉(半兩) 干胭脂(三錢) 定粉(二錢)
上為細(xì)末,新水調(diào)下。
碧霞挺子治惡瘡神效,了不覺疼痛者。
銅綠 砂(各二錢) 蟾酥(一錢)
上為細(xì)末,燒飯和作麥 挺子。每刺不覺痛者,須刺出血,方 藥在內(nèi),以膏藥貼之。
蝕惡瘡方非奇異惡瘡,不可用。
銅綠(二錢) 砂(一字) 石膽礬(半錢,并細(xì)研)
上為細(xì)末,敷之。
治惡瘡或有小蟲。
膽礬 輕粉 乳香(各一錢) 龍骨 虎骨 露蜂房 白礬(各二錢半) 砂 土蜂房雄黃(各二錢) 麝香(五分) 片腦(一字)
上為細(xì)末。刺破,鹽水洗,看緊慢上藥,神效。
拔毒散治諸惡瘡,消腫去毒。
天花粉 無名異 黃柏 黃芩 木鱉子 大黃 牡蠣(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好醋調(diào),敷貼立效。
桑螵蛸散治諸惡瘡。
桑螵蛸 地龍 貝母 黃柏(各半兩) 虢丹( ,一兩) 乳香(二錢半) 粳米粉(二錢) 麝香(半錢) 雄黃 輕粉(各一錢)
上為細(xì)末,以新汲井水和砂糖調(diào)敷。
洗瘡藥洗諸般惡瘡。
貫眾 川芎 茵陳 地骨皮 荊芥 獨(dú)活 防風(fēng) 地 蓄 甘草(各二錢) 當(dāng)歸(三錢)
咀。水三碗煎三沸,去滓。通手洗之。
又洗藥白芷 荊芥 葳蕤 何首烏 茯苓 苦參 川芎 白牽牛 防風(fēng) 蔓荊子(各一錢)
為細(xì)末。用漿水四碗煎五七沸,臨臥洗凈,涂后藥。
涂藥
輕粉 白礬 舶上硫黃(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用酥油調(diào),臨睡涂三次。
萬寶代針膏治諸惡瘡,腫核赤暈,已成膿,不肯用針刺膿,此藥代之。但用小針點(diǎn)破瘡頭,卻粘貼膏藥,膿即自潰,此秘妙良方。
蓬砂 血竭 輕粉(各一錢半) 金頭蜈蚣(一條) 蟾酥(半錢) 雄黃(一錢) 片腦(少許) 麝香(一字)
上為細(xì)末,用蜜和為膏。看瘡有頭處用小針挑破,以藥些小紙花上封貼,次早其膿自出。如腋下有耍核兒名暗疔瘡,或有走核,可于腫處用針挑破,如前用之。忌雞、羊、魚、酒、面等物,吃白粥三日為妙。
龍葵散治諸惡瘡,多出膿水不干。
龍葵(即天茄子) 景天(即慎火草) 黃連(去須) 天靈蓋(各一兩) 龍骨 木鱉子 乳香黃蜀葵花(各半兩)
上為細(xì)末,入膩粉少許,蜜調(diào)。隨瘡大小,紙攤貼之。
神效方治一切惡瘡,醫(yī)所不識(shí)者。
水銀 黃柏 黃連 松脂(黃明者) 膩粉 土蜂窠(著壁上者,南方多有之,或云 窠)
甘草(各等分)
上將水銀放掌中,以唾津殺為泥,入瓷器中,以生麻油和研,生絹濾如稀餳,和藥末再研如稠餳。先溫水洗瘡,帛拭干涂之。一切無名瘡,涂一次即瘥。有黃水者涂之隨手便干,癢不堪忍者涂之立止,痛甚者涂之立定。治疥尤佳,抓破敷藥。
乳香散治遠(yuǎn)年惡瘡。
乳香 膩粉(各半錢) 黃柏(去粗皮) 龍骨 大黃(銼各三錢) 麝香(一字)
上為細(xì)末。先以苦竹瀝洗瘡拭干,摻藥。
熊膽膏治一切惡瘡。
熊膽(研一錢) 膩粉(一錢二分半) 雄黃(研) 麝香(研,各半錢) 檳榔(研,一字)
上研勻,于臘日用 豬膽一枚,取汁和藥,仍入在膽內(nèi),用綿繩系定揉勻,以松明黑焰熏遍黑,掛于陰處。如惡瘡有指面大者,用如黍米大貼之;如錢大者,用如綠豆大貼之??炙幐呻y貼薄,以津唾調(diào)如稀糊涂之,仍用薄樺皮蓋貼,以帛子系之,藥不可多用。
烏金膏治一切惡瘡。
桑枝 槐枝 榆枝 枸杞枝 桃枝 柳枝上各長(zhǎng)一尺,粗如小指,俱一寸截劈四破。用油四兩,炒令焦黑,濾去滓。入鉛丹半兩,蠟一兩,復(fù)熬令黑色,傾在瓷合內(nèi)候冷以新汲水浸,出火毒用,涂瘡。
桃花散治一切惡瘡,生肌活血,治金瘡去風(fēng)。
烏魚骨 虎骨 龍骨(各一兩) 寒水石(半斤, ) 白石脂 赤石脂 白蘞(各半兩) 黃丹(少許)
上入白芨半兩,同為細(xì)末。量瘡大小敷貼。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諸痛癢瘡,皆屬于心,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心主血,脾主肉,血熱而肉濕,濕熱相合,潰敗肌膚,浸淫不休,不可以定名命之,故謂之惡瘡也。然有辨焉,如疥癬、癮疹之屬,怫郁氣血,在皮膚腠理間者,可以表而散?!秲?nèi)經(jīng)》有謂∶汗之則瘡已者,是已。
若郁氣血在肌肉之分,外連皮膚,作寒熱而生膿者,或七情所招,或膏粱之變,皆宜解內(nèi)熱不宜汗也。張仲景所謂∶瘡家不可發(fā)汗,汗之則痙者,是已。一瘡而有宜汗、不宜汗之別,熱有淺深表里故也。故瘡在皮膚,則當(dāng)因其輕而揚(yáng)之,汗之浴之,外以殺蟲潤(rùn)燥,皆解凝結(jié)涎沫之藥敷之。瘡在肌肉,則當(dāng)因其重而減之,瀉經(jīng)絡(luò)之熱,清涼氣血外,以化膿生肌膏 之。瘡在頭巔,則當(dāng)射而取之,用酒制寒涼劑,更以風(fēng)藥升而上之,外以殺蟲解熱藥敷之。能明此三者,其于治瘡思過半矣。
乳香消毒散(《寶鑒》) 專治惡瘡。
大黃(煨) 黃 牛蒡子(炒) 金銀花(各五兩) 甘草(三兩) 牡蠣(鹽泥煨燒,五兩) 乳香沒藥 懸蔞(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煎。瘡在上食后。在下食前。
連翹飲治諸惡瘡,紅赤痛癢,心煩口干,及婦人血風(fēng)斑圓點(diǎn),開爛成瘡,癢痛流黃水汁。
連翹 當(dāng)歸 栝蔞根 生干地黃 荊芥 黃芩 赤芍藥 麥門冬 瞿麥 木通 牛蒡子(炒) 山梔子 防風(fēng) 川芎 粉草(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燈心二十莖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shí)服。
救苦黃 散治惡瘡癰癤黃 當(dāng)歸 芍藥 栝蔞根 甘草(各一兩五錢) 栝蔞(一對(duì)) 金銀花(二兩) 熟地黃(不拘多少) 皂角刺(為引)
上 咀。每服半兩,無灰好酒一升,同引子裝入瓷瓶?jī)?nèi),瓶頭用筍葉封,將瓶坐于鍋內(nèi),上以火盆覆鍋口,盆外以黃泥封之,勿令出氣,煮至外聞藥香為度。取出瓶,澄定飲清,將藥滓再添酒一升,根據(jù)前煮服。若飲少者,酒水各半煎服。瘡在上食后臨臥服。在下空心服。此藥治病,萬無一失,神驗(yàn)如谷應(yīng)聲。常于五月五日修合。
托里金銀地丁散治諸惡瘡、腫毒疼痛。
金銀花 黃連 當(dāng)歸 紫花地丁 赤芍藥 黃 人參 甘草節(jié) 桔梗 大黃(各半兩) 乳香 白檀香 沒藥 連翹(各三錢) 子芩 梔子仁 玄參(各二兩) 麥門冬(去心) 前胡甘草(微炙,各一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酒一盞,煎到八分,去滓。隨病上下溫服。
紫花地丁散治諸惡毒瘡,腫痛如神。
紫花地丁 當(dāng)歸 大黃 赤芍藥 金銀花 黃 (各半兩) 甘草節(jié)(二錢)
上 咀。每服一兩,用水一盞、酒一盞,同煎至一大盞,去滓。隨病上下服。
增益四物湯治一切惡瘡。
川芎 當(dāng)歸 芍藥 地黃 防風(fēng) 荊芥 甘草(各等分) 鳳尾草(斟量,加入)
上銼碎。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海〕惡瘡入腹、心,嘔逆,藥食不下。
豆粉(半兩) 干胭脂(三錢) 定粉(二錢)
上為細(xì)末,新水調(diào)下。
碧霞挺子治惡瘡神效,了不覺疼痛者。
銅綠 砂(各二錢) 蟾酥(一錢)
上為細(xì)末,燒飯和作麥 挺子。每刺不覺痛者,須刺出血,方 藥在內(nèi),以膏藥貼之。
蝕惡瘡方非奇異惡瘡,不可用。
銅綠(二錢) 砂(一字) 石膽礬(半錢,并細(xì)研)
上為細(xì)末,敷之。
治惡瘡或有小蟲。
膽礬 輕粉 乳香(各一錢) 龍骨 虎骨 露蜂房 白礬(各二錢半) 砂 土蜂房雄黃(各二錢) 麝香(五分) 片腦(一字)
上為細(xì)末。刺破,鹽水洗,看緊慢上藥,神效。
拔毒散治諸惡瘡,消腫去毒。
天花粉 無名異 黃柏 黃芩 木鱉子 大黃 牡蠣(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好醋調(diào),敷貼立效。
桑螵蛸散治諸惡瘡。
桑螵蛸 地龍 貝母 黃柏(各半兩) 虢丹( ,一兩) 乳香(二錢半) 粳米粉(二錢) 麝香(半錢) 雄黃 輕粉(各一錢)
上為細(xì)末,以新汲井水和砂糖調(diào)敷。
洗瘡藥洗諸般惡瘡。
貫眾 川芎 茵陳 地骨皮 荊芥 獨(dú)活 防風(fēng) 地 蓄 甘草(各二錢) 當(dāng)歸(三錢)
咀。水三碗煎三沸,去滓。通手洗之。
又洗藥白芷 荊芥 葳蕤 何首烏 茯苓 苦參 川芎 白牽牛 防風(fēng) 蔓荊子(各一錢)
為細(xì)末。用漿水四碗煎五七沸,臨臥洗凈,涂后藥。
涂藥
輕粉 白礬 舶上硫黃(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用酥油調(diào),臨睡涂三次。
萬寶代針膏治諸惡瘡,腫核赤暈,已成膿,不肯用針刺膿,此藥代之。但用小針點(diǎn)破瘡頭,卻粘貼膏藥,膿即自潰,此秘妙良方。
蓬砂 血竭 輕粉(各一錢半) 金頭蜈蚣(一條) 蟾酥(半錢) 雄黃(一錢) 片腦(少許) 麝香(一字)
上為細(xì)末,用蜜和為膏。看瘡有頭處用小針挑破,以藥些小紙花上封貼,次早其膿自出。如腋下有耍核兒名暗疔瘡,或有走核,可于腫處用針挑破,如前用之。忌雞、羊、魚、酒、面等物,吃白粥三日為妙。
龍葵散治諸惡瘡,多出膿水不干。
龍葵(即天茄子) 景天(即慎火草) 黃連(去須) 天靈蓋(各一兩) 龍骨 木鱉子 乳香黃蜀葵花(各半兩)
上為細(xì)末,入膩粉少許,蜜調(diào)。隨瘡大小,紙攤貼之。
神效方治一切惡瘡,醫(yī)所不識(shí)者。
水銀 黃柏 黃連 松脂(黃明者) 膩粉 土蜂窠(著壁上者,南方多有之,或云 窠)
甘草(各等分)
上將水銀放掌中,以唾津殺為泥,入瓷器中,以生麻油和研,生絹濾如稀餳,和藥末再研如稠餳。先溫水洗瘡,帛拭干涂之。一切無名瘡,涂一次即瘥。有黃水者涂之隨手便干,癢不堪忍者涂之立止,痛甚者涂之立定。治疥尤佳,抓破敷藥。
乳香散治遠(yuǎn)年惡瘡。
乳香 膩粉(各半錢) 黃柏(去粗皮) 龍骨 大黃(銼各三錢) 麝香(一字)
上為細(xì)末。先以苦竹瀝洗瘡拭干,摻藥。
熊膽膏治一切惡瘡。
熊膽(研一錢) 膩粉(一錢二分半) 雄黃(研) 麝香(研,各半錢) 檳榔(研,一字)
上研勻,于臘日用 豬膽一枚,取汁和藥,仍入在膽內(nèi),用綿繩系定揉勻,以松明黑焰熏遍黑,掛于陰處。如惡瘡有指面大者,用如黍米大貼之;如錢大者,用如綠豆大貼之??炙幐呻y貼薄,以津唾調(diào)如稀糊涂之,仍用薄樺皮蓋貼,以帛子系之,藥不可多用。
烏金膏治一切惡瘡。
桑枝 槐枝 榆枝 枸杞枝 桃枝 柳枝上各長(zhǎng)一尺,粗如小指,俱一寸截劈四破。用油四兩,炒令焦黑,濾去滓。入鉛丹半兩,蠟一兩,復(fù)熬令黑色,傾在瓷合內(nèi)候冷以新汲水浸,出火毒用,涂瘡。
桃花散治一切惡瘡,生肌活血,治金瘡去風(fēng)。
烏魚骨 虎骨 龍骨(各一兩) 寒水石(半斤, ) 白石脂 赤石脂 白蘞(各半兩) 黃丹(少許)
上入白芨半兩,同為細(xì)末。量瘡大小敷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