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九一丹

    《醫(yī)宗金鑒》卷七十二:九一丹處方

    石膏(煅)7克 黃靈藥3克

    功能主治

    提膿生肌。治瘡瘍潰后,膿腐將凈,欲生肌收回者。

    用法用量

    共研極細,撒于患處,或用紙捻蘸藥插人瘡內,上用膏藥蓋貼。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七十二徐評《外科正宗》卷二:九一丹處方

    生石膏9分,白降丹1分。

    功能主治

    提膿拔毒,退管生肌。主

    用法用量

    上為極細末,用綿紙捻作藥線、潤以面糊,將丹拌上,插入膿管;或摻瘡上,以膏貼之。

    摘錄徐評《外科正宗》卷二《金鑒》卷七十二:九一丹別名

    清涼散、珠寶丹、九仙丹

    處方

    石膏(煅)9錢,黃靈藥1錢。

    制法

    上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

    清熱、搜膿、生肌。主疔瘡破潰。

    用法用量

    清涼散(《外科傳薪集》)、珠寶丹(《青囊秘傳》)、九仙丹(《藥奩啟秘》)。

    摘錄《金鑒》卷七十二《瘍科遺編》卷下:九一丹處方

    煨石膏4兩,漂凈冬丹5錢,上好黃升丹2錢。

    制法

    上為細末,和勻。

    功能主治

    生肌長肉。主一切癰疽并發(fā)背、爛腳、惡瘡。

    用法用量

    摻患處。

    摘錄《瘍科遺編》卷下清·《醫(yī)宗金鑒》:九一丹出處

    九一丹,出自清·《醫(yī)宗金鑒》。本方又名“九一散”。

    組成

    煅石膏九錢(27克),黃靈藥(升丹)一錢(3克)。

    用法

    上為極細末。撒于患處,或用藥線蘸藥粉插入瘡口,外蓋膏藥或藥膏,每日換藥1~2次。

    功效

    清熱,搜膿,生肌。

    主治

    主治瘡毒潰破,膿出不暢,或潰瘍膿腐難脫,或已成瘺管等。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體表潰瘍膿未盡者,以及慢性竇道,肛門直腸周圍膿腫、肛漏、皮膚贅疣、贅瘤、周圍血管疾病皮膚潰爛等。

    1.慢性皮膚潰瘍:以包括九一丹外敷在內的中醫(yī)外治法治療慢性下肢潰瘍24例。方法:①中藥外敷療法:祛腐階段,局部瘡面均勻撒上一薄層九一丹,生肌階段,改用生肌散。②中藥熏洗療法:祛腐階段用清熱利濕解毒中藥煎劑克,生肌階段用益氣活血生肌中藥煎劑克。③中藥溻漬療法(濕敷療法)。④中醫(yī)纏縛療法。以潰瘍創(chuàng)面面積變化評價療效,2個月為1個療程。結果:治愈14例,顯效5例,好轉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5.8%。(《吉林中醫(yī)藥》2012年第12期)

    2.壓瘡:內服配合外用九一丹治療壓瘡30例(治療組),方法:①內服:托里消毒散加減。②外用:膿腐者,九一丹外蓋紅油膏紗布;膿腐已盡、瘍面紅活上生肌散,外蓋白玉膏紗布。對照組15例常規(guī)西醫(yī)處理。以2~4周壓瘡愈合與否評定療效。結果:治療組顯效16例,有效9例,無效5例,有效率83.3%。(《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2年第10期)

    3.肛瘺術后創(chuàng)面:本方治療肛瘺術后創(chuàng)面40例(治療組)。方法:常規(guī)靜脈滴注抗生素5~7日,術后第1日開始換藥,換藥時創(chuàng)面外敷九一丹。對照組40例在換藥時創(chuàng)口放置凡士林紗條引流。以創(chuàng)面分泌物、創(chuàng)口邊緣水腫情況、術后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指數和1975年全國肛腸會議擬定總體療效標準評定療效。結果:治療組治療后第4日、第9口創(chuàng)口疼痛VAS指數、創(chuàng)口水腫、創(chuàng)面分泌物、創(chuàng)口痊愈時間均較滿意。痊愈35例,顯效5例,平均愈合時間26.58±8.68日。(《中醫(yī)臨床研究》2011年第21期)

    4.尖銳濕疣:疣體刮除后外敷九一丹治療肛門尖銳濕疣28例。方法:搔刮后疣體根部皮膚有淺表創(chuàng)面,壓迫止血后在創(chuàng)面上撒布九一丹,外加紗布加壓包扎。以后每天用高錳酸鉀水溶液坐浴,創(chuàng)面撒布九一丹,至創(chuàng)面薄層干痂脫落,創(chuàng)面鮮活,改敷生肌膏至傷口愈合。結果:28例全部臨床治愈,療程最短8日,最長34日(疣體大刮除創(chuàng)面深者),平均17日,創(chuàng)面愈合后肛周皮膚有淺表瘢痕,彈性良好不影響肛門功能。半年隨訪14例,無1例復發(fā)。(《廣西中醫(yī)藥》1996年第2期)

    方解

    本方用石膏清熱收斂,合以升丹拔腐提膿,主要用于治療外科潰瘍膿栓、肉腐之證。

    升丹有毒,本品只宜外用、不可內服。皮膚過敏者,忌用。以1.5mg/cm2的劑量連續(xù)外用九一丹7~11日,總劑量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附子(炮,去皮臍)1兩,肉豆蔻(面裹煨)1兩,赤石脂(煅)半兩,白姜(炮,洗)半兩,蓽澄茄半兩。制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臟腑虛寒,瀉痢不止。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飲送下。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七......
  • 處方硫黃(光明者,研兩復時,取末)11兩,青鹽4兩半(研),陽起石(別研如粉)3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兩,牛膝(酒浸,切,焙)3兩,楮實3兩,桂(去粗皮)3兩。制法將4味草藥為末,與前3味研約同攪,再研勻,別取干姜6兩(細末),煮生姜面......
  • 《嬰童百問》卷十:保壽散處方白茯苓1兩,新羅參1兩,川雄黃1兩,牙消1兩,甘草(炙)1兩,片腦少許,麝香少許,牛黃少許(無亦得)。制法上為細末,入錫合內收之。功能主治嬰孩驚熱、潮熱、風熱、虛熱,頭額溫壯,白日夜間多啼,傷濕鼻流清涕,喉咽時時......
  • 處方羌活1分,藿香葉半兩,全蝎1分(去毒),防風1分,天麻1分,川芎2錢,朱砂2錢(別研),獨活2錢,人參2錢。制法上為末,入朱砂和勻,煉蜜為丸,如皂角子大。功能主治鎮(zhèn)心截風。主小兒心神不安,多驚夜啼。用法用量每服1粒,金錢薄荷湯化下。摘錄......
  • 處方防風1兩2錢,天麻1兩2錢,天竺黃1兩2錢,貝母1兩2錢,桑葉1兩2錢,膽南星1兩,薄荷1兩,茯苓1兩,鉤藤1兩,橘紅8錢,甘草8錢,桔梗8錢,僵蠶4錢,遠志4錢,羌活6錢,活蝎20個(上共為細粉,兌入),琥珀8錢,犀角1錢,羚羊角1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