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燥熱痿軟之癥】口燥唇焦,皮毛干揭,手足痿軟,不能行動,此燥熱痿軟之癥也。
【燥熱痿軟之因】或赫羲之年,燥火行令,或秋燥之時,燥氣爍人,陰血不能榮養(yǎng)宗筋,則痿軟之癥作矣。
【燥熱痿軟之脈】洪大數(shù)疾,燥火加臨。右脈洪數(shù),燥傷氣分。左脈洪數(shù),燥傷于血。
【燥熱痿軟之治】燥火傷氣,右脈洪數(shù)者,知母石膏湯,合涼膈散。燥傷陰血,左脈洪數(shù),滋燥養(yǎng)榮湯。
知母石膏湯治燥火傷氣分者
知母 石膏 地骨皮 麥冬 天花粉 甘草
涼膈散
桔梗 連翹 天花粉 山梔 薄荷 黃芩 川連 甘草
滋燥養(yǎng)榮湯治燥傷陰血者。
當歸 生地 白芍藥 秦艽 黃芩 荊芥 甘草 丹皮 犀角
《衛(wèi)生寶鑒》(公元 1343 年)元.羅天益(謙甫)著。二十四卷,補遺一卷。內(nèi)容為“藥誤永鑒”、“名方類集”、“藥類法象“、“醫(yī)驗紀述”。補遺主要論述外感、傷寒等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燥熱痿軟之癥】口燥唇焦,皮毛干揭,手足痿軟,不能行動,此燥熱痿軟之癥也。
【燥熱痿軟之因】或赫羲之年,燥火行令,或秋燥之時,燥氣爍人,陰血不能榮養(yǎng)宗筋,則痿軟之癥作矣。
【燥熱痿軟之脈】洪大數(shù)疾,燥火加臨。右脈洪數(shù),燥傷氣分。左脈洪數(shù),燥傷于血。
【燥熱痿軟之治】燥火傷氣,右脈洪數(shù)者,知母石膏湯,合涼膈散。燥傷陰血,左脈洪數(shù),滋燥養(yǎng)榮湯。
知母石膏湯治燥火傷氣分者
知母 石膏 地骨皮 麥冬 天花粉 甘草
涼膈散
桔梗 連翹 天花粉 山梔 薄荷 黃芩 川連 甘草
滋燥養(yǎng)榮湯治燥傷陰血者。
當歸 生地 白芍藥 秦艽 黃芩 荊芥 甘草 丹皮 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