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本期博主:羅大倫 中醫(yī)博士
人參是古代人心中圣藥,打出現(xiàn)開始,人們就認(rèn)為它很神奇。
據(jù)記載南北朝時,已有把人參和治病聯(lián)系起來,形成傳說的簡單情節(jié)?!读簳罚ň砦迨唬┯涊d,陳留孝子阮孝緒,因母病到鐘山采參,在一只神鹿的指引下,找到了此草,服之遂愈。至唐時,人參則有“草妖”、“地精”之說。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么多傳說呢?可能主要和人參的形狀有關(guān)——長得太像人了,有胳膊有腿的。
但是,人參也確實有神奇的地方,比如說它的壽命,這么像草的一種植物(是五加科的),居然如此長壽。史書記載,人參壽命為400年左右,但在采收中,參齡達(dá)200歲的就很罕見了,能生長百年左右也不容易。
人參味甘、微苦,生者性平,熟者微溫。能補五臟、安精神、健脾補肺、益氣生津、大補人體元氣。
我的老家在東北,有機會接觸到參農(nóng),如果到人參的貿(mào)易市場去,經(jīng)常讓我看得眼暈,滿地人參,堆得跟蘿卜似的,一堆一堆地賣,這和藥店里面分毫計算大有不同。那么,人參到底有哪些品種呢?怎么用呢?
一般,栽培者為園參,長得胖胖的,像小蘿卜似的,價格便宜,老百姓吃的起,一般用藥都用這個。野生者為野山參,可就貴了,一支要幾萬元。為什么呢?因為太少了,山里幾乎被挖沒了。
因為野山參太貴,而且一兩年挖不到一支,于是,人們又想辦法來替代,將幼小的野山參移植于田間,或?qū)⒂仔〉膱@參移植于山野而成長的人參,稱為移山參。這種移山參現(xiàn)在通常用來代替野山參,價格也較貴,根據(jù)年份的長短不同,從上百元一支到上千元一支。
說個有趣的事兒,我有一支完整的人參,還帶有葉、莖。這就是家在東北的好處,當(dāng)時我在市場上和人聊人參,說如果能有整個的人參就好了,結(jié)果賣人參的小姑娘一溜煙地跑出去,然后就給我拎了一支全須全尾的人參進來,人參葉還是翠綠的。她往我手里一放說:“給你了?!本瓦@樣送給我了,讓我不知道說什么好。東北老鄉(xiāng),真實在啊。
因為我們一般用藥不用野山參,還是介紹一下價格便宜,我們能接受的園參吧。
園參經(jīng)曬干或烘干,稱生曬參;山參經(jīng)曬干,稱生曬山參,蒸制后,晾干燥,稱紅參。紅參用高溫蒸汽蒸2小時直至全熟為止,干燥后除去參須,再壓成不規(guī)則的方柱狀,功效為溫補。這種紅參的藥性比較大,具有剛健溫燥之性,能振奮陽氣,一般在治病時,如需要回陽救逆,那種需要立刻大補元氣的急癥,我們會選擇用紅參。
而白參一般是選用身短、質(zhì)較次的人參,用沸水燙煮片刻,然后曬干,這就是白參了。白參性溫和,力道較平穩(wěn),一般用在健脾益肺的方子中,需要慢慢調(diào)理的會使用白參,如果用紅參,患者吃了就會受不了。
除此之外,還有黨參,這是另外一種品種了,其實真正的上黨人參早就絕跡了,很多專家認(rèn)為,在《傷寒論》里張仲景用的人參,其實是上黨人參,產(chǎn)在山西的上黨,但是后來經(jīng)過多年濫挖,徹底絕跡了,大約在明代基本就沒了。
現(xiàn)在的黨參,是桔梗科的植物,但是功能也是補氣健脾,和人參很類似,但是很便宜,藥性平和,現(xiàn)在多來替代人參。我們在中藥的方子里面也可以常常見到,我起初對這個很是懷疑,不是同一科的植物,怎么能互相代替呢?藥性能相同嗎?但是后來,在用藥的時候不斷應(yīng)用,發(fā)現(xiàn)效果還真不錯,所以現(xiàn)在基本很少開人參了,開的都是黨參,我通常開經(jīng)方,經(jīng)方里面有很多需要人參的,我都開黨參,效果也都立竿見影。
人參莖葉的皂甙成分基本上和根一致。參須、芽、葉、花、果等的總皂甙含量也很高,值得進一步利用。我們一般認(rèn)為人參須的力道更和緩一些,在給老人開方時,有時候會用參須,這樣比較平穩(wěn),清代醫(yī)案對此就特別講究。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本期博主:羅大倫 中醫(yī)博士
人參是古代人心中圣藥,打出現(xiàn)開始,人們就認(rèn)為它很神奇。
據(jù)記載南北朝時,已有把人參和治病聯(lián)系起來,形成傳說的簡單情節(jié)?!读簳罚ň砦迨唬┯涊d,陳留孝子阮孝緒,因母病到鐘山采參,在一只神鹿的指引下,找到了此草,服之遂愈。至唐時,人參則有“草妖”、“地精”之說。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么多傳說呢?可能主要和人參的形狀有關(guān)——長得太像人了,有胳膊有腿的。
但是,人參也確實有神奇的地方,比如說它的壽命,這么像草的一種植物(是五加科的),居然如此長壽。史書記載,人參壽命為400年左右,但在采收中,參齡達(dá)200歲的就很罕見了,能生長百年左右也不容易。
人參味甘、微苦,生者性平,熟者微溫。能補五臟、安精神、健脾補肺、益氣生津、大補人體元氣。
我的老家在東北,有機會接觸到參農(nóng),如果到人參的貿(mào)易市場去,經(jīng)常讓我看得眼暈,滿地人參,堆得跟蘿卜似的,一堆一堆地賣,這和藥店里面分毫計算大有不同。那么,人參到底有哪些品種呢?怎么用呢?
一般,栽培者為園參,長得胖胖的,像小蘿卜似的,價格便宜,老百姓吃的起,一般用藥都用這個。野生者為野山參,可就貴了,一支要幾萬元。為什么呢?因為太少了,山里幾乎被挖沒了。
因為野山參太貴,而且一兩年挖不到一支,于是,人們又想辦法來替代,將幼小的野山參移植于田間,或?qū)⒂仔〉膱@參移植于山野而成長的人參,稱為移山參。這種移山參現(xiàn)在通常用來代替野山參,價格也較貴,根據(jù)年份的長短不同,從上百元一支到上千元一支。
說個有趣的事兒,我有一支完整的人參,還帶有葉、莖。這就是家在東北的好處,當(dāng)時我在市場上和人聊人參,說如果能有整個的人參就好了,結(jié)果賣人參的小姑娘一溜煙地跑出去,然后就給我拎了一支全須全尾的人參進來,人參葉還是翠綠的。她往我手里一放說:“給你了?!本瓦@樣送給我了,讓我不知道說什么好。東北老鄉(xiāng),真實在啊。
因為我們一般用藥不用野山參,還是介紹一下價格便宜,我們能接受的園參吧。
園參經(jīng)曬干或烘干,稱生曬參;山參經(jīng)曬干,稱生曬山參,蒸制后,晾干燥,稱紅參。紅參用高溫蒸汽蒸2小時直至全熟為止,干燥后除去參須,再壓成不規(guī)則的方柱狀,功效為溫補。這種紅參的藥性比較大,具有剛健溫燥之性,能振奮陽氣,一般在治病時,如需要回陽救逆,那種需要立刻大補元氣的急癥,我們會選擇用紅參。
而白參一般是選用身短、質(zhì)較次的人參,用沸水燙煮片刻,然后曬干,這就是白參了。白參性溫和,力道較平穩(wěn),一般用在健脾益肺的方子中,需要慢慢調(diào)理的會使用白參,如果用紅參,患者吃了就會受不了。
除此之外,還有黨參,這是另外一種品種了,其實真正的上黨人參早就絕跡了,很多專家認(rèn)為,在《傷寒論》里張仲景用的人參,其實是上黨人參,產(chǎn)在山西的上黨,但是后來經(jīng)過多年濫挖,徹底絕跡了,大約在明代基本就沒了。
現(xiàn)在的黨參,是桔梗科的植物,但是功能也是補氣健脾,和人參很類似,但是很便宜,藥性平和,現(xiàn)在多來替代人參。我們在中藥的方子里面也可以常常見到,我起初對這個很是懷疑,不是同一科的植物,怎么能互相代替呢?藥性能相同嗎?但是后來,在用藥的時候不斷應(yīng)用,發(fā)現(xiàn)效果還真不錯,所以現(xiàn)在基本很少開人參了,開的都是黨參,我通常開經(jīng)方,經(jīng)方里面有很多需要人參的,我都開黨參,效果也都立竿見影。
人參莖葉的皂甙成分基本上和根一致。參須、芽、葉、花、果等的總皂甙含量也很高,值得進一步利用。我們一般認(rèn)為人參須的力道更和緩一些,在給老人開方時,有時候會用參須,這樣比較平穩(wěn),清代醫(yī)案對此就特別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