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既濟湯

    《醫(yī)醇剩義》卷四:既濟湯處方

    當(dāng)歸6克 肉桂1.5克 沉香1.5克 廣皮3克 澤瀉4.5克 牛膝6克 瞿麥6克 車前6克 苡仁12克 葵花子12克(炒,研)

    功能主治

    理氣行水。治膀胱脹,少腹?jié)M,小便癃閉。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醫(yī)醇剩義》卷四《袁中參西》上冊:既濟湯處方

    大熟地1兩,萸肉1兩(去凈核),生山藥6錢,生龍骨6錢(搗細),生牡蠣6錢(搗細),茯苓3錢,生杭芍3錢,烏附子1錢。

    功能主治

    大病后陰陽不相維系,陽欲上脫,或喘逆,或自汗,或目睛上竄,或心中搖搖如懸旌;陰欲下脫,或失精,或小便不禁,或大便滑瀉。一切陰陽兩虛,上熱下涼之證。

    臨床應(yīng)用

    1.大便滑瀉:一人,年二十余,稟資素羸弱,又耽煙色,于秋初患瘧,兩旬始愈。一日大便滑瀉數(shù)次,頭面汗出如洗,精神頹憒,昏昏似睡。其脈上盛下虛,兩寸搖搖,兩尺欲無,數(shù)至七至。延醫(yī)二人皆不疏方。愚后至,為擬此湯(既濟湯),一劑而醒,又服兩劑遂復(fù)初。

    2.心疼:友人張某某,曾治一少年,素患心疼,發(fā)時晝夜號呼。醫(yī)者屢投以消通之藥,致大便滑瀉,虛氣連連下泄,汗出如洗,目睛上泛,心神驚悸,周身瞤動,須人手按,而心疼如故。延醫(yī)數(shù)人皆不敢疏方。張某某投以此湯(既濟湯),將方中萸肉倍作二兩,連服兩劑,諸病皆愈,心疼竟從此除根。

    摘錄《袁中參西》上冊《醫(yī)醇剩義》卷四:既濟湯處方

    當(dāng)歸2錢,肉桂5分,沉香5分,廣皮1錢,澤瀉1錢5分,牛膝2錢,瞿麥2錢,車前2錢,苡仁4錢,葵花子4錢(炒,研,同煎)。

    功能主治

    理氣行水。主寒氣上逆,水氣窒塞不通,以致膀胱脹,少腹?jié)M而小便癃。

    摘錄《醫(yī)醇剩義》卷四《張氏醫(yī)通》卷十六:既濟湯處方

    竹葉石膏湯加熟附子3-5分。

    功能主治

    上熱下寒。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六《救偏瑣言》卷十:既濟湯處方

    荊芥穗、麻黃(去根,蜜炒將黑,地上出火氣)、干葛根、石膏、川黃連、大黃、蟬蛻、牛蒡。

    功能主治

    小兒出痘,火毒太盛,時值隆冬而閉塞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2片,胡荽1錢,以陰陽水煎服。

    摘錄《救偏瑣言》卷十《玉案》卷四:既濟湯處方

    人參1錢,甘草3分,竹茹2錢,麥門冬2錢,半夏2錢,粳米2錢。

    功能主治

    霍亂,虛煩不得眠。

    用法用量

    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錄《玉案》卷四《易簡方》:既濟湯處方

    半夏半兩,麥門冬1兩,甘草4錢,人參4錢,竹葉5片,熟附。

    功能主治

    下利發(fā)熱者?;魜y后虛煩不得眠。

    用法用量

    方中熟附用量原缺。

    摘錄《易簡方》
更多中藥材
  • 處方人參5兩,天門冬(去心)5兩,懷生地黃(酒洗)5兩,懷熟地黃(酒蒸)5兩,麥門冬(去心)5兩,懷牛膝(去蘆用)5兩,甘枸杞子8兩,白何首烏8兩,赤何首烏(以上俱銼咀片)8兩,老鹿茸(燎去毛,截2寸長,劈兩片,水洗凈)20兩。制法將上藥均......
  • 處方白術(shù)(炒)4兩,白茯苓(去皮)2兩,陳皮(去白)2兩,山藥(姜汁炒)4兩,蓮肉(去皮心)4兩,薏苡仁(炒)4兩,芡實(去殼,凈)4兩,人參(去蘆)2兩,桔梗(炒干)1兩。制法上為末,白粳米5升半,糯米2升,共7升半,同粉,共藥和勻,用蜜......
  • 《普濟方》卷三五三:八仙湯處方赤茯苓2錢,麥門冬2錢,知母2錢,前胡2錢,半夏曲2錢。功能主治婦人常服溫補藥而積溫成熱,致發(fā)煩渴;血熱,經(jīng)下少而煩熱;虛熱,煩滿短氣;痰熱,煩渴而嘔吐;或妊娠煩躁;或產(chǎn)后氣虛,口干煩渴,心下悶痞。用法用量上(......
  • 處方何首烏6兩(用竹刀切片,用瓦甑蒸。蒸時用黑豆5升,1層豆,1層藥,蒸1時,取出曬干,如此9次,豆?fàn)€換好者,曬干聽用),川牛膝6兩,山茱萸肉4兩,柏子仁4兩,知母4兩,黃柏4兩,當(dāng)歸4兩,敗龜版4兩(酥炙)。制法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梧......
  • 處方頭生男子乳1碗,藕汁1碗,大蘿卜汁1碗,梨汁一碗(吃葷人加韭菜汁1碗)。制法共熬成青,白蜜1斤煉過,小黑豆3升炒存性,為末,同膏和均為丸。功能主治虛勞。用法用量每丸1錢5分,用朱砂為衣。滾水送下,1日3服。摘錄《良朋匯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