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荷苞花根

    《中藥大辭典》:荷苞花根拼音注音Hé Bāo Huā Gēn別名

    紅苓蔃(《嶺南采藥錄》)。

    出處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

    為馬鞭草科植物赪桐。8~9月采收,曬干。

    性味

    苦,寒。

    ①《陸川本草》:"苦,寒。"

    ②《廣西中藥志》:"味淡微甘,性平,無毒。"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治肺熱咳嗽,痔瘡出血,痢疾,風濕骨痛。

    ①《嶺南采藥錄》:"治咳嗽。"

    ②《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痔瘡出血。"

    ③《陸川本草》:"解熱毒,利小便。治痢疾。"

    ④《廣西中藥志》:"清熱祛濕,治熱咳,火燥筋骨,瘡瘍。"

    ⑤《四川中藥志》:"補血。治帶癥,痔瘡,疝氣,失眠。"

    ⑥《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治風濕骨痛,黃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或水酒煎),1~3兩;或研末。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荷苞花根拼音注音Hé Bāo Huā Gēn別名

    紅苓蔃

    英文名flower of Japanese Glorybower, root of Japanese Glorybower出處

    出自《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赪桐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erodendron japonicum(Thunb.) Sweet

    采收和儲藏:8-9月采挖,洗凈,切片,曬干。

    原形態(tài)

    灌木,高1-4m。小枝四棱形,嫩時有絨毛,枝內髓堅實,干后不中空。單葉對生;葉柄長1-15cm,有黃褐色短柔毛;葉片圓心形或寬卵形,長8-35cm,寬6-40cm,先端尖或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疏短尖齒,表面有疏伏毛,葉脈基部具較密的銹褐色短柔毛,背面密被銹黃色盾形腺體。二歧聚傘花序組成大雨開展的頂生圓錐花序,長15-34cm,寬13-35cm;苞片寬卵形、倒卵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小苞片線形;花萼紅色,外面散生盾形腺體,長1-1.5cm,深5裂,裂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7-13mm;花冠紅色,稀為白色,花冠管長1.7-2.2cm,先端5裂,長1-1.5cm;雄蕊4,長約為花冠管的3倍,與花柱同伸于花冠外;子房4室,柱頭2淺裂。果實近球形,直徑7-10mm,熟時藍紫色。宿萼外折,星狀?;ā⒐?-11月。

    性狀

    性狀鑒別 根呈圓柱形,略彎曲,長25-40cm,直徑1-2cm,表面灰黃白色,略顯縱皺紋,有支根痕及圓點狀凹陷的砂眼;質堅硬。切成切片者厚約3mm,橫切面的皮部灰黃色,木部淡黃色至類白色,具細密放射狀紋理及小孔。氣微,味淡。嚼之味甘。以根條粗壯或片塊大、厚薄均勻、表面色灰黃白、切面色類白者為佳。

    歸經(jīng)

    肺;大腸經(jīng)

    性味

    甘;驚

    功能主治

    清肺熱;利小便;涼血止血。主肺熱咳嗽;熱淋小便不利;咳血;尿血;痔瘡出血;風濕骨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加倍;或研末。

    各家論述

    1.《嶺南采藥錄》:治咳嗽。

    2.《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痔瘡出血。

    3.《陸川本草》:解熱毒,利小便。治痢疾。

    4.《廣西中藥志》:清熱祛濕,治熱咳,火燥筋骨,瘡瘍。

    5.《四川中藥志》:補血。治帶癥,痔瘡,疝氣,失眠。

    6.《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治風濕骨痛,黃疸。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松塔拼音注音Bái Sōnɡ Tǎ別名松塔、松球、松果、槨樹核桃(《山西中草藥》)。出處《山西中草藥》來源為松科植物白皮松的球果。春、秋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區(qū),喜光。分布于山西、河南、陜西、甘肅、四川北部和湖北西......
  • 《中國藥典》:白果拼音注音Bái Guǒ別名白果仁英文名SEMEN GINKGO來源本品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白果樹、公孫樹)Ginkgo biloba L.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種子成熟時采收,除去肉質外種皮,洗凈,稍蒸或略煮后,烘干。性狀本品......
  • 《中藥大辭典》:白果葉拼音注音Bái Guǒ Yè出處《品匯精要》來源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葉片。性狀干燥葉片,大多折疊或已破碎,完整者呈扇形。上緣有不規(guī)則波狀缺刻,有時中間凹入,基部楔形,葉脈為射出數(shù)回二分又平行脈,細而密,光滑無毛,易縱向撕......
  • 拼音注音Bái Guǒ Shù Pí出處《滇南本草圖說》來源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樹皮?;瘜W成分含鞣質。內皮含莽草酸。木質部分含纖維素41%,半纖維素26%,木質素33%,葡萄糖甘露聚糖(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聚糖),阿拉伯糖-4-o-甲基葡萄糖醛......
  • 《中藥大辭典》:白果根拼音注音Bái Guǒ Gēn出處《重慶草藥》來源為銀杏種植物銀杏的根或根皮。9~10月采。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果“條。化學成分根皮含白果苦內酯C、M、A、B。性味味甘,性溫平,無毒。注意寒盛未解,勿用。功能主治益氣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