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癥因脈治》 濕熱痿軟

    【濕熱痿軟之癥】身體重著,走注疼痛,首如裹,面壅腫,小便黃赤,手足發(fā)熱,小筋

    【濕熱痿軟之因】時令之濕熱加臨,肥甘之濕熱內(nèi)積;或濕熱中于皮膚,傳合經(jīng)絡,濕

    【濕熱痿軟之脈】浮濡沉數(shù),濡主乎濕,數(shù)主乎熱,浮濡主表,沉數(shù)主里,浮沉皆數(shù),表里皆熱。

    【濕熱痿軟之治】脈見浮數(shù),濕熱在表,敗毒散、太陽二妙丸。脈沉而數(shù),積熱在里者,川連枳殼湯、陽明二妙丸。表里見癥者,二方加荊芥、防風。

    羌活敗毒散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防風 荊芥 陳皮 川芎 甘草

    太陽二妙丸

    黃柏 獨活

    陽明二妙丸

    黃柏 蒼術

    川連枳殼湯

    川黃連 枳殼 陳皮 甘草

    表有濕熱者,合荊防二妙丸。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