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癥因脈治》 濕火三消

    【濕火三消之癥】煩渴引飲,咳嗽面腫,此濕熱傷肺,即上消癥也。面黃身腫,消谷易饑,此、膀胱,即下消癥也。

    【濕火三消之因】酒濕水飲之熱,積于其內,時行濕熱之氣,蒸于其外,內外合受,郁久成熱,濕熱轉燥,則三消乃作矣。

    【濕火三消之脈】多見數(shù)大,寸大上消,關大中消,尺大下消,三部皆大,三消之脈也。

    【濕火三消之治】宜流濕潤燥,清肺飲,治上消也,加味清胃湯,治中消也,導赤各半湯、益元散,治下消也。

    清肺飲即甘露飲子。

    石膏 桔梗 山梔 知母 連翹 川黃連 甘草 麥冬 杏仁加枇杷葉。

    加味清胃湯

    川連 升麻 丹皮 山梔 甘草 干葛

    導赤各半湯

    木通 生地 甘草 川黃連 麥門冬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