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杏仁15克 飛滑石18克 白通草6克 白蔻仁6克 竹葉6克 厚樸6克 生薏仁18克 半夏15克
清熱利濕,宜暢濕濁。治濕溫初起,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脈弦細而濡,面色談黃,胸悶不饑,午后身熱,狀若陰虛,病難速已。
上藥用甘瀾水2升,煮取750毫升,日三服。
方用杏仁宣通上焦肺氣,使氣化有助于濕化;白蔻仁開發(fā)中焦?jié)駵瘽嵋酥?;苡仁益脾滲濕,使?jié)駸釓南露?;三藥為主,故?三仁"。輔以半夏、厚樸除濕消痞,行氣散滿;通草、滑石、竹葉清利濕熱。諸藥合用,共成宣上、暢中、滲下之劑,而有清熱利濕,宣暢混濁之功。
杏仁五錢(15g),飛滑石六錢(18g),白通草二錢(6g),白蔻仁二錢(6g),竹葉二錢(6g),厚樸二錢(6g),生薏苡仁六錢(18g),半夏五錢(10g)。
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F(xiàn)代用法:水煎服。
宣暢氣機,清利濕熱。
濕重于熱之濕溫病。頭痛惡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黃,胸悶不饑,午后身熱,舌白不渴,脈弦細而濡等。
本方為濕溫初起,邪在氣分,濕重于熱之證而設(shè)。濕邪阻遏,衛(wèi)陽不達,故頭痛惡寒,身重疼痛;濕為陰邪,濕遏熱伏,則午后身熱;濕阻氣機,脾胃受困,故胸悶不饑;舌白不渴,面色淡黃,脈弦細而濡皆因濕邪為患。本證病機為濕熱合邪,邪阻氣機,涉及上中下三焦,濕遏熱伏,濕重熱輕。其中三焦氣機受阻為病機之關(guān)鍵。治宜宣暢通利三焦。方用“三仁”為君,其中杏仁苦辛,輕開肺氣以宣上;白蔻仁芳香苦辛,行氣化濕以暢中;薏苡仁甘淡滲利,滲濕健脾以滲下,方中杏仁宣上,白蔻仁暢中,薏苡仁滲下,三焦并調(diào)。臣以半夏、厚樸辛開苦降,行氣化濕,散滿除痞,助蔻仁以暢中和胃。佐以滑石、通草、竹葉甘寒淡滲、清利下焦,合苡仁以引濕熱下行。諸藥合用,宣上、暢中、滲下,氣機調(diào)暢,使?jié)駸釓娜狗窒?,諸癥自解。
1.用方要點本方適用于濕熱留戀氣分,濕重熱輕之證。臨床以頭痛,身重,胸悶不饑,午后身熱,苔白不渴,脈弦細而濡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腸傷寒、胃腸炎、腎盂腎炎、腎小球腎炎、布氏桿菌病、波狀熱等病屬濕重于熱者。
熱重濕輕者不宜用。
三仁杏蔻薏苡仁,樸夏通草滑竹存, 宣暢氣機清濕熱,濕重熱輕在氣分。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杏仁15克 飛滑石18克 白通草6克 白蔻仁6克 竹葉6克 厚樸6克 生薏仁18克 半夏15克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宜暢濕濁。治濕溫初起,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脈弦細而濡,面色談黃,胸悶不饑,午后身熱,狀若陰虛,病難速已。
用法用量上藥用甘瀾水2升,煮取750毫升,日三服。
備注方用杏仁宣通上焦肺氣,使氣化有助于濕化;白蔻仁開發(fā)中焦?jié)駵瘽嵋酥?;苡仁益脾滲濕,使?jié)駸釓南露?;三藥為主,故?三仁"。輔以半夏、厚樸除濕消痞,行氣散滿;通草、滑石、竹葉清利濕熱。諸藥合用,共成宣上、暢中、滲下之劑,而有清熱利濕,宣暢混濁之功。
摘錄《溫病條辨》卷一《溫病條辨》:三仁湯組成杏仁五錢(15g),飛滑石六錢(18g),白通草二錢(6g),白蔻仁二錢(6g),竹葉二錢(6g),厚樸二錢(6g),生薏苡仁六錢(18g),半夏五錢(10g)。
用法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F(xiàn)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宣暢氣機,清利濕熱。
主治濕重于熱之濕溫病。頭痛惡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黃,胸悶不饑,午后身熱,舌白不渴,脈弦細而濡等。
方解本方為濕溫初起,邪在氣分,濕重于熱之證而設(shè)。濕邪阻遏,衛(wèi)陽不達,故頭痛惡寒,身重疼痛;濕為陰邪,濕遏熱伏,則午后身熱;濕阻氣機,脾胃受困,故胸悶不饑;舌白不渴,面色淡黃,脈弦細而濡皆因濕邪為患。本證病機為濕熱合邪,邪阻氣機,涉及上中下三焦,濕遏熱伏,濕重熱輕。其中三焦氣機受阻為病機之關(guān)鍵。治宜宣暢通利三焦。方用“三仁”為君,其中杏仁苦辛,輕開肺氣以宣上;白蔻仁芳香苦辛,行氣化濕以暢中;薏苡仁甘淡滲利,滲濕健脾以滲下,方中杏仁宣上,白蔻仁暢中,薏苡仁滲下,三焦并調(diào)。臣以半夏、厚樸辛開苦降,行氣化濕,散滿除痞,助蔻仁以暢中和胃。佐以滑石、通草、竹葉甘寒淡滲、清利下焦,合苡仁以引濕熱下行。諸藥合用,宣上、暢中、滲下,氣機調(diào)暢,使?jié)駸釓娜狗窒?,諸癥自解。
臨床應(yīng)用1.用方要點本方適用于濕熱留戀氣分,濕重熱輕之證。臨床以頭痛,身重,胸悶不饑,午后身熱,苔白不渴,脈弦細而濡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腸傷寒、胃腸炎、腎盂腎炎、腎小球腎炎、布氏桿菌病、波狀熱等病屬濕重于熱者。
注意熱重濕輕者不宜用。
方歌三仁杏蔻薏苡仁,樸夏通草滑竹存, 宣暢氣機清濕熱,濕重熱輕在氣分。
摘錄《溫病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