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癥因脈治》 風寒喘逆

    【風寒喘逆之癥】頭痛身痛,身發(fā)寒熱,無汗惡寒,喘咳痰鳴,氣盛息粗,此外感風寒

    【風寒喘逆之因】外冒風寒,皮毛受邪,郁于肌表,則身熱而喘;逆于陽明,則嘔吐而喘;壅于肺家,則咳嗽而喘;肺風痰喘之癥也。

    【風寒喘逆之脈】浮緩為風,浮緊為寒。六脈俱浮,表有風寒;六脈沉數(shù),寒郁為熱。

    【風寒喘逆之治】風氣勝者,宜散風解表,防風瀉白散、防風桔梗湯。寒氣勝者,小青龍湯、三拗湯、麻黃定喘湯。寒郁成熱,逆于陽明,嘔吐者,干葛竹茹湯、平胃散。

    防風瀉白散見前哮癥。

    防風桔梗湯肺風痰喘,此方甚妙。

    防風 半夏 枳殼 陳皮 桔梗

    不應(yīng),加桑白皮、地骨皮即效。

    小青龍湯見前溢飲門。

    三湯拗見前風痰門。

    麻黃定喘湯肺受寒邪,未經(jīng)郁熱者用。

    麻黃 杏仁 枳殼 桔梗 蘇子 橘紅 甘草

    干葛竹茹湯清理胃氣,去煩止嘔。

    干葛 竹茹 廣皮 白茯苓 熟半夏 甘草

    有風,加防風。有寒,加生姜。

    平胃散治胃氣不平,喘而上逆者。

    熟蒼術(shù) 濃樸 廣皮 甘草風寒俱有,加防風、生姜。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