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癥因脈治》 外感衄血

    【外感衄血之癥】惡寒身熱,頭疼身痛,鼻孔出血,此寒傷太陽經(jīng),侵入陽明,而成衄血之癥也。若目痛鼻干不眠,身熱口渴,脈長而洪,此陽明本經(jīng)郁熱衄血之癥也。

    【外感衄血之因】其人內(nèi)有積熱,外冒風(fēng)寒,傷于太陽之經(jīng),郁而發(fā)熱,經(jīng)絡(luò)熱甚,熱侵汗,兩陽相搏,此皆外感衄血之因也。

    【外感衄血之脈】浮大而緊,太陽衄血;脈若弦長,熱在陽明;脈沉洪數(shù),里有熱結(jié)

    【外感衄血之治】惡寒脈浮緊無汗,冬月仲景用麻黃湯;有汗脈浮緩,桂枝湯,三時(shí)節(jié)庵

    麻黃湯

    麻黃 桂枝 甘草 杏仁

    桂枝湯

    桂枝 芍藥甘草 生姜 大棗

    楨按∶以上二方,辛溫太過,仲景冬月用之,治衄血皆表癥,不比吐血咳血,里熱癥耳。

    羌活沖和湯

    羌活 黃芩 防風(fēng) 蒼術(shù) 川芎 生地 細(xì)辛 白芷 甘草

    干葛解肌湯

    葛根 桂枝 芍藥 甘草 麻黃

    犀角地黃湯

    犀角 地黃 白芍 丹皮 山梔 升麻 干葛加茅根同煎。熱甚加黃芩。

    黃芩芍藥湯

    黃芩 白芍藥 生地 丹皮 甘草

    加茅根同煎。磨京墨沖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