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湖北楤木

    拼音注音Hú Běi Sǒnɡ Mù別名

    刺包頭、飛天蜈蚣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湖北楤木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alia hupehensis Hoo

    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挖根部,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m的北向山坡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

    原形態(tài)

    湖北楤木 灌木或喬木,高達(dá)12m。小枝密生黃棕色絨毛,有刺。葉為二回羽狀復(fù)葉;托葉和葉柄基部合生,深棕色,先端離生部分披針形;葉軸和羽片軸密生絨毛;羽片對生,有小葉9,基部有小葉1對;小葉往紙質(zhì),卵形至長圓狀卵形,長8-13cm,寬3-6cm,先端長漸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上面粗糙,脈上必生細(xì)糙毛,下面密生黃棕以絨毛,邊緣有鋸齒,齒有刺尖,側(cè)脈約8對。圓錐花序頂生,長25-35cm,分枝2-5個,指狀排列;傘形花序在二級分枝上單個頂生,或另有1-2個側(cè)生分辯率形花序,有花10-20朵;苞片披針形,宿存,小苞片線形;萼無毛,邊緣有5個三角形尖齒;藥瓣5,白以,卵狀三角形;雄蕊5;子房5室,花柱5,離生,反曲。果實(shí)球形,直徑約4mm,黑色,有5棱。花期7月,果期9月。

    性味

    味辛、苦,性微溫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利水消腫。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骨折;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0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爛,酒炒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英文名OLEUM EUCALYPTI來源本品為桃金娘科植物藍(lán)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Sieb. 或上述兩科同屬其他植物經(jīng)水蒸氣蒸鎦得到的揮發(fā)油。性......
  • 《全國中草藥匯編》:矮人陀拼音注音ǎi Rén Tuó別名狗頭七來源菊科矮人陀Gynura pseudo-china (L.) DC. [G. bodinieri Levl.],以塊根入藥。生境分布廣西、廣東、云南、貴州。性味苦,寒。有小毒......
  • 拼音注音ǎi Wèi Máo來源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矮衛(wèi)矛的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onymus nanus Bieb.采收和儲藏:秋后采收,洗凈,切片,或剝皮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邊。資源分布:分布于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
  • 拼音注音ǎi Yè Shū Dài Jué英文名Low Grass Fern出處始載于《中國蕨類植物圖譜》。來源藥材基源:為書帶蕨科植物矮葉書帶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ttaria modesta Hand.-Mazz.[V.na......
  • 拼音注音ǎi Dì Chá別名平地木、老勿大、不出林、葉底珠英文名Japanese Ardisia Herb來源為紫金??浦参镒辖鹋rdisia japonica (Hornst.) B1.的全株。夏、秋季莖、葉茂盛時采挖,除去泥沙,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