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①悶瘄之一。見于痰飲素盛的麻疹患兒。癥見氣急發(fā)喘,滿口痰涎,咯痰不出,喉間有聲。麻毒與痰飲相搏,內迫于肺,肺氣不宣,疹難透發(fā)所致。治宜宣肺滌痰,用二陳湯加葶藶、栝樓仁、萊菔子、白芥子、枳殼、連翹、桔梗之類。
②指驚風、癲癇發(fā)作,風痰壅盛而致上閉清竅。癥見昏迷,手足搐搦,目竄口等癥。治宜豁痰開竅,用牛黃丸、紫金錠之類;并重掐或強刺人中、合谷等穴,以開閉醒神。
③痰閉驚厥。詳該條。
④小兒昏迷的一種證型。詳小兒昏迷條。
(公元 682 年)唐.孫思邈著。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補編,主要內容有藥物、傷寒、婦人、小兒 、雜病、色脈、針灸等,傷寒部分增加了張仲景《傷寒論》別本,更為珍貴。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①悶瘄之一。見于痰飲素盛的麻疹患兒。癥見氣急發(fā)喘,滿口痰涎,咯痰不出,喉間有聲。麻毒與痰飲相搏,內迫于肺,肺氣不宣,疹難透發(fā)所致。治宜宣肺滌痰,用二陳湯加葶藶、栝樓仁、萊菔子、白芥子、枳殼、連翹、桔梗之類。
②指驚風、癲癇發(fā)作,風痰壅盛而致上閉清竅。癥見昏迷,手足搐搦,目竄口等癥。治宜豁痰開竅,用牛黃丸、紫金錠之類;并重掐或強刺人中、合谷等穴,以開閉醒神。
③痰閉驚厥。詳該條。
④小兒昏迷的一種證型。詳小兒昏迷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