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證治準(zhǔn)繩·幼科》 熱夜啼

    作者: 王肯堂

    錢氏云∶三黃丸治腹熱痛(熱痛腰不曲肢不冷也) 夜啼面赤,唇焦便赤,用人參湯吞下。(方見里熱)

    吉氏朱砂膏治諸驚啼夜啼。

    朱砂 人參 白茯苓 甘草(各一錢) 腦麝(各少許)

    上末,蜜為丸。每服一塊如皂子大,金銀薄荷湯下。

    安神散治一應(yīng)驚啼。

    犀角 雄黃 人參 車前子(各半兩) 茯苓(一兩)

    上五味為末。每服一錢,桃仁湯下。

    《三因》燈花散治熱證心躁夜啼,以燈花三四顆,研細(xì),用燈心煎湯、調(diào)涂口中,以乳汁送下,日三服,無燈花、用燈心燒灰亦妙。又一法,燈花七枚,硼砂一字,辰砂少許,研細(xì),蜜調(diào),抹唇上立安。

    〔茅先生〕抹唇膏主小兒夜啼。

    蟬殼(一個,去足) 燈花(兩朵) 朱砂(少許)

    上為末。如小兒夜啼,遇夜用雞冠血調(diào)藥,抹兒上下兩唇,即止。夾朱砂膏與服。

    〔丹溪〕治小兒夜啼人參(二錢半) 黃連(一錢半) 甘草(炙,五分) 竹葉(二十片) 生姜(一片)

    上,水煎服。

    《澹寮》龍齒散(方見前,即《本事》龍齒散,但無羌活。)

    小兒夜啼。黃連姜汁炒、甘草、竹葉、燈心煎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