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證治準繩·幼科》 飧瀉

    作者: 王肯堂

    (醫(yī)書謂之水谷瀉)

    〔錢〕食不消,脾胃冷,故不能消化,當(dāng)補脾益黃散主之?!矟崱橙槭巢幌?,初病忽然氣出冷,四肢亦冷,面白無光澤,精神不定,此乃胃氣不和,可以大溫藥治之,使君子丸、益黃散主之。若病泄瀉日久不瘥,乳食不化,是脾胃有風(fēng)冷,先服益黃散二服,后用宣風(fēng)散導(dǎo)之,胃宜再補宜參大科飧泄門用之。

    《圣惠》濃樸散治小兒水谷利,羸瘦面黃,不欲飲食。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龍骨 黃連(去須,微炒。各半兩) 丁香 當(dāng)歸(銼,微炒) 木香白術(shù) 肉豆蔻(各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地榆散治水谷利,日夜不止。

    地榆(微炙,銼) 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三分) 黃連(一兩,去須,微炒) 阿膠(半兩,搗碎,炒令黃色)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粥飲調(diào)下半錢。量大小加減。

    《醫(yī)局》胃風(fēng)湯治風(fēng)冷乘虛入客腸胃,水谷不化,泄瀉注下,腹脅滿,腸鳴 痛。

    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無度,并宜服之。

    人參(去蘆頭) 白茯苓(去皮) 芎 桂皮(去粗皮) 當(dāng)歸(去苗) 白芍藥 白術(shù)(各等分)

    上為粗散。每服二錢,以水一大盞,入粟米百粒,同煎七分,去滓稍熱服,空心食前,小兒量減。

    小兒大便青瓣飧泄,脈大手足寒,難已,脈小手足溫,易已。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