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藥艾條

    處方

    艾葉2400g 桂枝125g 高良姜125g 廣藿香50g 降香175g 香附50g 白芷100g 陳皮50g 丹參50g 生川烏75g

    性狀

    呈圓柱狀,長20~21cm,直徑1.7~1.8cm;氣香,點燃后發(fā)出持久的、氣特異的煙,而不熄滅。

    炮制

    上十味,艾葉碾成艾絨,其余桂枝等八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先取艾絨20g,均勻平鋪在一張長28cm、寬15cm的白棉紙上,再均勻散布上述粉末8g,將棉紙兩端折疊約6cm,卷緊成條,粘合封閉,低溫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

    行氣血,逐寒濕。用于風(fēng)寒濕痹,肌肉酸麻,關(guān)節(jié)四肢疼痛,脘腹冷痛。

    用法用量

    直射灸法,一次適量,紅暈為度,一日1~2次;或遵醫(yī)囑。

    規(guī)格

    每支約重30g

    貯藏

    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更多中藥材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半夏散處方紫菀(去苗.凈洗)、五味子(撿凈)、半夏(湯泡七次)、甘草(炙),各五兩;肉桂(去粗皮)、細辛(去苗),各二兩半。炮制上件為細末。功能主治治小兒咳逆上氣,心胸痰壅,不欲乳食。用法用量三歲兒每服一錢,水一盞......
  •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半夏散處方紫菀(去苗.凈洗)、五味子(撿凈)、半夏(湯泡七次)、甘草(炙),各五兩;肉桂(去粗皮)、細辛(去苗),各二兩半。炮制上件為細末。功能主治治小兒咳逆上氣,心胸痰壅,不欲乳食。用法用量三歲兒每服一錢,水一盞......
  •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半夏曲處方白面3斤,苦杏仁6兩,鮮辣蓼草8兩,半夏(姜制)1斤,赤小豆6兩,鮮青蒿8兩,鮮蒼耳草8兩。功能主治咳嗽痰多,停食作嘔。用法用量以鮮草3味,煎水和成曲服。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全國......
  • 《古今醫(yī)統(tǒng)》卷二十四:半夏曲芽湯處方半夏 陳皮 茯苓 枳殼 檳榔 神曲 麥芽 香附子 厚樸 蒼術(shù) 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化痰消積,下氣止嘔。主飲食積滯,痰涎壅盛,嘔吐不已。用法用量上藥加生姜5片,大棗1枚,煎服。摘錄《古今醫(yī)統(tǒng)》卷二十四《醫(yī)統(tǒng)》......
  • 《圣濟總錄》卷一二四:半夏木通湯處方半夏(湯洗7遍去滑,焙)半兩,木通(銼,炒)半兩,干姜(炮)半兩,芍藥1兩,桑根白皮(炙,銼)1兩。制法上為粗末。一方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咽喉如有物噎塞,飲食妨悶。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