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育嬰家秘》 霍亂

    霍亂無嫌吐瀉頻,絞腸干痛腹中尋,

    治其吐瀉多寒熱,干痛須防喘與驚。

    霍亂之病起于倉卒,多因失食傷寒,陰陽乖隔,上吐下瀉,而躁煩悶亂也。人有三焦,上主納水谷,入而不出;中生腐化水谷,流行臟腑;下焦立分別水谷,出而不入。上焦者,上冒脘也,邪在上焦則吐。下焦者,下胃脘也,邪在下焦則瀉。中焦者,中胃脘也,邪在中焦則上吐下瀉。霍亂者得吐瀉,則邪氣上下得出,無苦也。陳莝出盡,吐瀉自止。不吐不瀉者干霍亂,又名絞腸沙,其病因胃邪氣無從出也。若加喘滿驚搐者,十不救一。其吐瀉著,須分寒熱,主治大要斷其乳食,恐增痰也,故霍亂飲米湯必死。霍亂吐瀉,宜用藿香正氣散主之。方見感冒四氣。

    其先瀉后吐者,乃脾胃應(yīng)食①,故先瀉白水,吐亦不多,口氣緩而神色慢,額前有汗,六脈沉滯,此為冷也.宜補(bǔ)溫之,錢氏益黃散方見脾臟。及理中湯加霍香、木瓜主之。

    ①脾胃虛食:忠信堂本作“脾胃虛冷”。

    理中湯:治霍亂吐瀉,水谷不化,手足厥冷。

    人參,白術(shù),甘草炙,干姜(煨),各等分。加藿香,木瓜。

    [口父]咀,水煎服,或?yàn)槟?,蜜丸,芡?shí)大,米飲化下?;魜y姜湯送下。

    其先吐后瀉者,乃脾胃有熱,故促唇紅吐來面赤② ??曙嬎疂{,脈洪而數(shù)③,此為熱也,宜和解之,五苓散加霍香主之。

    ①[口父]咀,水煎服,或?yàn)槟涸鳌澳蔷祝?,為未”,?jù)忠信堂本改。

    ②故促唇紅吐來面赤:忠信堂本為“故唇紅面赤吐沫”。

    ③而字下原脫“數(shù)”,據(jù)忠信堂本補(bǔ)。

    五苓散:治小兒霍亂吐瀉,躁渴飲水。

    豬苓,澤瀉,白術(shù),茯苓,加藿香。

    上末,水煎。

    其于霍亂不得吐瀉者,有鹽湯吐法最佳。但小兒必待探吐之,或以針刺手十指甲縫令血出,或于委中刺血,皆良法也。

    或發(fā)驚搐,或腹脹氣喘者,皆死候也,急用:

    枳實(shí)一枚,銼。制半夏一枚、劈破。黃連三分,切細(xì)

    用水煎湯,人甘遂末五厘,沉香磨水一匙,和勻灌之。

    得吐住后,進(jìn)合香丸。

    病素有積者,發(fā)則吐瀉不止,非霍亂也。宜下之,脾積丸主之。方見積聚。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