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瘍醫(yī)大全》 痔瘡門主方

    作者: 顧世澄

    諸痔初起煎方槐角子(黑牛膽制) 生地 當(dāng)歸 連翹 枳殼 升麻 荊芥穗 陳皮 防風(fēng) 地榆(各等分) 黃連 黃柏 黃芩(此三味春秋用七分,夏用一錢五分,冬用五分)

    水煎空心服。大便秘加蒸大黃、火麻仁。

    又方

    柴胡 甘草 濃樸 獨(dú)活 生地 牡丹皮 陳皮 槐角子 黃芩 白芍 金銀花 當(dāng)歸 黃柏 水煎服。

    痔瘡初起大便下血,未破無(wú)膿,皆可內(nèi)消。

    象牙( ) 白僵蠶( ) 地榆( ) 胡黃連(各一兩) 槐花(火酒拌炒) 貫眾(火酒拌炒) 生地(各二錢) 石燕(一對(duì),火 醋淬)

    研細(xì)蜜丸。清晨淡鹽湯送下二錢。

    熊膽散痔瘡堅(jiān)硬作痛,脫肛腫泛不收。冰片一分,熊膽二分,研細(xì)。先將大田螺一個(gè),用尖刀挑起螺靨,入藥在內(nèi),放片時(shí),待螺化出漿水,用雞翎掃痔上,頻頻用之即愈。

    又方 田螺水養(yǎng)伺其靨開(kāi),入冰片少許,螺自化水,雞翎掃上。

    又方 槐花研末。灌入雄牛膽內(nèi)陰干為丸,白湯送下三錢。

    又方 雄鵝膽汁調(diào)冰片搽之。

    又方

    白鵝膽(取汁,三四枚) 熊膽(二分) 冰片(一分)

    調(diào)勻,涂痔上。

    又方

    橄欖核( 灰) 熊膽(二錢) 冰片(六分)

    研勻,鵝膽汁調(diào)搽。

    內(nèi)痔 樹上干桃枚,陰陽(yáng)瓦焙干,再入冰片三分入瓶?jī)?nèi),加豬膽汁擠入肛內(nèi)。

    立止痔疼 烏梅肉七枚,陰陽(yáng)瓦焙研細(xì)末,冰片三分,兒茶七分,研細(xì)末,先以瓦松皮硝湯洗過(guò),再搽。

    又方 活蚯蚓洗凈泥土,搗爛沖熱酒服,外用豬膽調(diào)杏仁冰片末,雞翎掃上。

    痔內(nèi)生蟲 鰻鱺魚骨燒煙薰肛門,其痔內(nèi)蟲盡死。

    藥線方 諸痔癭瘤,凡根蒂小而頭面大者,用此線系,其患根自落。

    芫花(五錢) 壁錢(二錢) 白色細(xì)扣線(三錢)

    水一碗,同浸小瓷罐內(nèi),慢火煮,水干為度,取線陰干,凡遇前患,用線一根,患大者二根,雙扣系于根蒂,兩頭留線,日漸緊之,其患自然冰冷紫黑,枯落后長(zhǎng)肉藥收口。

    又方 蜘蛛網(wǎng)四邊粗絲合成線,結(jié)患根上。

    枯痔法凡痔瘡泛出,即用此藥涂之,痔自干黑枯落。欲用此方,四邊好肉須先用護(hù)痔散護(hù)住良肉。

    明礬(四兩) 輕粉 朱砂(各三錢) 白砒(四錢)

    先將礬入銅杓內(nèi) 滾,次入砒末攪勻,以礬枯為度,去火毒片時(shí),次入輕粉、朱砂,再研極細(xì),瓷罐收貯。每日辰、午、申三時(shí),以溫湯洗凈痔上,唾津調(diào)涂,七八日其痔自然枯盡,方上生肌藥。

    護(hù)痔散

    白芨 大黃 苦參 寒水石 綠豆粉 黃柏(各等分)

    研細(xì)熱水調(diào)涂四邊好肉上,方搽枯痔藥。

    喚痔散痔在肛門內(nèi)腸頭上,外面看不見(jiàn),痛苦不勝,用此藥喚出痔來(lái),以蔥湯洗凈上藥。

    磁石(一兩,活而吸鐵者) 草烏尖(生用五分) 枯礬(五錢) 干姜(三分,泡,另研)

    共研極細(xì)。用生姜汁或蔥汁調(diào)涂肛門上,少頃肛自內(nèi)脫出,痔瘡上下洗凈,四邊好肉上用前護(hù)藥,次上枯藥,一日三上,洗用新筆蘸藥洗之。如此六七日脫盡痔根,即用生肌藥收口,后用貼頂升陽(yáng)散收入其腸,內(nèi)服槐角丸。

    貼頂升陽(yáng)散

    萆麻子(四五粒去殼) 麝香(三分)

    共搗膏。將頭心發(fā)去錢大一塊,貼此藥少頃,其肛即收入。如緩再用醋一口噴患人面上,立收。

    熏痔法蓮蓬殼一個(gè),五倍子一個(gè),將倍子開(kāi)一孔納明雄五分于內(nèi),再將倍子有孔一頭納入蓮蓬殼內(nèi),以線扎緊,入小口砂鍋內(nèi)水煎十?dāng)?shù)沸,對(duì)痔上熏之,冷則又溫,頻熏自效。

    又方

    蒼耳子 荊芥 黃芩 花椒 馬齒莧 瓦松 皮硝 白礬 槐花(各等分)

    每用五錢加蔥白五根,煎湯熏洗。

    又方 魚腥草煎湯熏洗,仍以草挹痔上。

    又方 鳳尾草煎湯熏洗。

    又方 梓桐樹枝葉煎湯熏洗。

    又方 草連根煎湯熏洗。

    又方 槐花泡汁當(dāng)茶飲,渣再煎熏洗。

    又方 新蠶豆花梗葉煎湯熏洗。

    又方 芒硝、瓦松、陳蓮蓬殼煎湯熏洗。

    又方 苦 菜煮爛為度,和湯置器中坐熏,待溫下手以菜頻頻洗之,每日洗三次。

    又方 陳枳殼、干茄蒂、冬瓜皮、陳槐花各等分,煎湯熏洗。

    又方 桃樹根皮煮汁,每日熏洗三四次。

    又方 馬齒莧煎湯熏洗,內(nèi)食生熟荸薺。

    又方 苦參、茵陳各五錢,煎湯熏洗,兼治脫肛。

    又方 枳殼二兩,荔枝草四兩,河水煎湯,先熏后洗。

    又方 無(wú)花果葉煎湯熏洗。

    洗痔黃硝湯痔瘡腫痛。大黃二兩,水十二碗煎至八碗,再入樸硝一兩,略滾傾桶內(nèi)薰洗之。

    肛門四邊腫硬癢痛不可忍者 白礬三分研碎,用童便化開(kāi)洗痔上,每日二三次。

    洗痔膏此膏能洗痔瘡,用刀剪不疼不痛。

    槐花 明礬(各一斤,或用膽礬)

    先將槐花用河水熬取濃汁,濾清復(fù)入凈鍋內(nèi),投礬于內(nèi)熬至極稠,瓷罐收貯。每用少許入開(kāi)水內(nèi)化開(kāi)洗之,其痛立止。

    外痔 瓦花(朝北者) 同冰片搗敷。

    外痔。

    五倍子(五個(gè)焙) 冰片(五厘)

    研細(xì),麻油調(diào)搽。

    痔瘡初起。

    熊膽(三錢) 冰片(四分)

    研細(xì),豬膽汁調(diào)搽痔上。如已潰者不可用豬膽汁,如用在已破之瘡便要極疼。

    消痔千金散

    孩兒茶 黃連 寒水石(各五分) 硼砂 赤石脂 蘆甘石(各三分) 熊膽(二分) 冰片(一分)

    研細(xì),清茶調(diào)敷患上,腫痛立止。

    蝸牛膏(《集驗(yàn)》)。蝸牛一枚,加麝香、冰片研爛,瓷盒盛,次早取汁涂。

    消痔丸痔瘡痔漏初起,人壯便秘,血分壅熱者。

    生地(四兩,水洗) 片芩(一兩五錢) 金銀花 枳殼(麩炒) 秦艽(各一兩) 防風(fēng) 大黃(九制) 當(dāng)歸 蒼術(shù)(米泔浸炒) 地龍 槐花(炒) 赤芍(各二兩)

    研末,煉蜜為丸,空心白湯送下三錢。

    又方 白雞膽二三枚取汁,入熊膽二分,冰片五厘共研一處,瓷盒收藏,勿使出氣。用時(shí)以手指搽之。

    神繭散蠶繭納入男子指甲,以滿為度,外用童發(fā)纏裹燒灰存性,研細(xì)蜜調(diào)搽。

    鯽魚散鯽魚一尾刮去腸凈,入白礬令滿,瓦上 存性,研末用雞毛掃上。

    豬甲散豬懸蹄甲為末,每空心米湯調(diào)下二錢。

    痔瘡蟲 作癢 槐白皮煎濃汁浸洗,冷再換洗;良久大便欲解,當(dāng)有蟲出。

    翻花痔 荊芥、防風(fēng)、樸硝煎湯熏洗,再用木鱉子、郁金研末,加冰片、熊膽少許,水調(diào)敷。

    洗痔 槐花、枳殼、荊芥、艾葉水煎,入白礬先熏后洗。

    又方 木鱉子凈仁七個(gè)研,加白礬二錢,水煎熏洗。

    痔瘡灸法大蒜一片,頭垢捻成餅子,先放痔上,再安蒜艾灸。

    痔瘡頭大蒂小 芫花根洗凈,木臼搗,以少水絞汁于銀銅器內(nèi),慢火煎成膏,將絲線于膏內(nèi)度透,系痔瘡根上。系時(shí)微痛,候心躁痔落時(shí),以紙蘸膏捻入竅內(nèi)除根。

    偷糞鼠 牛皮膠一兩,好酒一碗,頓化服,一二次自消。

    三神丸(《養(yǎng)生》)治僧道痔瘡。

    枳殼(炒,去穣) 皂角(燒存性) 五倍子(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溫水食前送下,其效如神。

    治痔 每日食海螺螄半升,用苦茶漱口,約食二斗即消矣。痔乃臟火屬陽(yáng),海螄性寒味咸屬陰,寒能敵火,咸能軟堅(jiān),茶又苦涼,深得旨矣。

    小兒生痔 甘草熬膏,空心服之自愈。

    痔瘡初起痛癢不止 舊布鞋底烘熱頻頻熨之,冷則再烘再熨,其痛癢則已。

    洗痔奇方

    夏枯草 黃柏 枳殼 槐花 馬齒莧 五倍子(各二錢)

    上藥裝夏布袋內(nèi),入瓷罐中,加明礬八兩,開(kāi)水沖洗,立刻止痛。

    治痔瘡并脫肛。

    黃蠟 白蠟(各一兩) 雅連(三錢)

    研細(xì)熔化為丸,每服三錢,白湯送下。

    痔瘡 熊膽涂之。

    又方

    秦椒(即大椒)

    曬干磨細(xì),取凈末一斤,浸麻油十斤封口,每飲食時(shí)以椒油或下面或蘸菜吃,神效。

    又方 大田螺一個(gè),入銅青、麝香、冰片各五厘,入螺內(nèi),取水搽之。

    又方 旱蓮草一把連根洗凈,搗爛滾酒沖汁服。

    又方 秦椒同飯搗爛為丸,每服二錢,白湯送下,止痛神效。

    清臟補(bǔ)漏丸(湯阿松道士。)

    穿山甲(炮,一兩) 槐花(炒) 明礬(各二兩)

    共磨細(xì)。以黃蠟二兩熔化為丸,每早空心白湯送二錢。一料除根。

    又方 以絹袋裝銀硝二兩,縫長(zhǎng)條,以帶系腰中,如坐即將硝袋墊肛門痔上,久久自愈。

    偷糞鼠 貓屎、井底泥和勻,圍之立愈。

    痔瘡神驗(yàn)方(周鶴仙。) 生甘草節(jié)大者一百個(gè),為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空心用槐米煎湯送下,輕則三錢,重則五錢,服半料或一料即愈。戒房事百日,永不再發(fā),神驗(yàn)無(wú)比,此天下第一奇效方也。若痔腫痛難忍,發(fā)而極重者,用地骨皮一兩,荊芥、槐角子、枳殼、金銀花各三錢,煎湯頻洗,午后空心再進(jìn)一服,自然漸漸消去而愈,不可以平易忽視。

    大腸火盛,肛門腫痛難于大便,或生痔并肛門邊生癤毒者 槐米不拘多少,炒深黃色,放地上去火毒,為末,空心黃酒調(diào)服三錢,服三四錢即愈。若生痔并一切癤毒,多服自消,極驗(yàn)。

    痔瘡?fù)?/strong>

    黃連 苦參 乳香(去油) 沒(méi)藥(去油) 雄黃(各一兩) 連翹 僵蠶 蟬蛻 防風(fēng)全蝎 槐角(入牛膽汁煮) 生地 牛膝 陳皮 穿山甲 當(dāng)歸 枳殼 地龍(去泥曬干,各二兩) 蜈蚣(焙,去頭、足,二十條) 象牙末(五錢) 人參(二錢五分) 蜂房(一個(gè),入玄明粉干眼內(nèi),草紙濕透包好,用微火煨之)

    各制為末,煉蜜為丸,空心開(kāi)水送下三錢。忌一切火酒、發(fā)物、房事,服過(guò)六七日,再用后方洗。

    洗痔法

    荔枝草 馬鞭草(陰干,各半斤) 蒲公英(二兩) 甘草(三錢)

    入罐煎好,再入皂礬一兩,略煎數(shù)沸,(皂礬煎久,升去無(wú)功。)先熏后洗。

    痔瘡初起 通州膏子眼藥搽之,自消。

    痔瘡(江仍度。)

    粉甘草(八兩,用青鹽四兩和水拌,曬干又拌又曬,汁盡為度) 粉甘草(八兩,生曬)

    共磨末,煉蜜為丸,每早白湯送下三錢。

    又方 生桐油頻涂。

    痔瘡?fù)床豢扇?羊膽一個(gè),取汁入冰片五分,和勻掃上。

    痔瘡蠟礬針 黃蠟熔化,入枯礬末少許于內(nèi),揉成長(zhǎng)條如線,看痔漏深淺插入,待膿盡再上生肌藥收功。

    又方 川貝母、五倍子等分,研末搽之。

    痔瘡?fù)怀鎏弁醋⒉槐?先用韭菜洗凈,煎沸湯于瓦木器中熏之,通手沃洗即愈。如未消用生姜切薄片放于痔上痛甚處,以熟艾作炷于上,灸三炷,黃水即出自消。若肛門上有三二個(gè)痔,三五日后如前法逐一灸之,屢驗(yàn)。

    肛門起窠作痛 野薄荷、明礬各等分,煎湯熏洗自消。

    外痔 紅棗去核,入銅青線扎,炭火 存性,研細(xì)末,痔潮干滲;痔干以津潤(rùn)濕搽之。

    痔痛下血。

    川芎 當(dāng)歸 黃 神曲 槐花 地榆(各一兩) 阿膠(炒珠) 血余 荊芥穗(炒黑) 木賊草(炒黑各三錢)

    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送下。

    痔瘡定痛。

    白殼旱螺(七個(gè)) 杭粉(一錢)

    共研一處陰干,入冰片三分,研細(xì)瓶貯,每以木鱉子、全豬膽汁磨濃調(diào)搽。

    洗蟲痔 河堤柳根上須,一把,花椒、白芥子煎湯熏洗,其蟲頭黑身白,從痔瘡孔內(nèi)出。

    洗痔(吳韻清)

    魚腥草 夏枯草 馬齒莧(各一兩) 五倍子 枳殼 黃柏(各五錢) 明礬(四兩)

    共煎濃汁,每用一杯,攙滾湯熏洗。

    又方

    瓦松 馬齒莧 槐花 五倍子(去蟲) 皮硝(各一兩) 蔥白(十個(gè))

    共裝絹袋內(nèi)煮湯,每日熏七八次。

    消痔脫管奇方

    刺 (一個(gè),皮紙濕包燒灰、存性) 牛角腮(一枚燒灰存性) 豬懸蹄(十個(gè)燒灰存性) 苦參(二兩)

    木耳 石菖蒲 陳棕(燒灰存性) 枯礬(各一兩) 地榆 槐角子 胡麻仁 雷丸 防風(fēng) 漏蘆蕪荑 麝香(各五錢)

    共磨細(xì)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一錢,日三服,白湯送下。

    洗方 喇叭花(即土地黃苗)煎湯,日洗二次。

    卻毒湯

    瓦松 馬齒莧 川椒 川文蛤 防風(fēng) 生甘草 枳殼 側(cè)柏葉 蒼術(shù) 蔥白(各三錢) 焰硝(一兩)

    煎湯,日洗三次。

    牝痔并一切內(nèi)外痔,疼痛不可忍新黃栝蔞一枚,以刀旋下頂,不去穣,選不蛀皂角子填滿,將頂蓋好,外用紙筋泥固濟(jì)約三指濃,以炭火簇合燒令紅,放于地下坑內(nèi)出火毒,一宿取出,加麝香一錢,每服一錢,研極細(xì),瓷瓶收貯,米飲調(diào)服。

    新久痔痛 海螵蛸去粗皮,研細(xì)末,用生麻油調(diào)成膏,用鴨翎掃上,每日夜用之,日久自消。

    外痔神消散(杜秘。)

    紅梔子(搗碎) 黃柏 胡黃連(各一兩)

    水二宮碗煎一碗,二煎、三煎俱煎一碗,共三碗,去渣,入皮硝一斤燉化,撤去泥腳,取上清硝汁,以文火慢煉成硝。大田螺十六個(gè),每個(gè)入冰片一厘。(待螺化成水,將水拌入硝內(nèi),再加熊膽、兒茶各五錢,研細(xì)和入硝內(nèi)拌勻聽(tīng)用。)每用頭一次用苦參一兩,水三大碗煎成二碗,去渣,入制硝末一兩,煎二三滾,傾盆內(nèi),先熏后洗,每日洗三次,第二日仍用洗剩藥水,再加苦參一兩,加水一大碗煎成,加制硝末五錢,如上熏洗。第三日照第二日洗法。

    第四日舊藥水俱不用,照第一日換新水煎苦參制硝洗之。以三日又換一次,其痔自消,永不再發(fā)。

    痔瘡 線香為丸,每服二錢,白湯送下。

    痔漏神方(顧玉書。)

    抱雞蛋殼內(nèi)皮( 存性) 血余(各三錢) 石膏( 二錢) 冰片 兒茶(各五分) 血竭(三分)

    共乳極細(xì)搽痔上,膿水自干,管根自落,用真耿餅一斤,粉甘草半斤,搗勻?yàn)橥?,每早空心白湯送下三錢。此乃秘方,經(jīng)驗(yàn)多人,用之必效。

    內(nèi)痔 冬青樹葉煎湯熏洗。

    外痔 鱉甲、五倍子,煎湯熏洗。

    痔瘡 廣元肉一個(gè),包明礬五分。嚼碎滾水吞下,七日后用明礬一錢,十四日后用明礬一錢五分。待痔枯即止。

    又方 青餅一個(gè)入黃蠟一錢于內(nèi),置碗中,于飯上蒸熟,清晨開(kāi)水細(xì)嚼一枚,以愈為度。

    又方 梓桐樹皮葉煎湯洗。

    又方 草連根煎湯洗。

    痔瘡腫痛 冬瓜煎湯洗。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