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金鯉湯(《正宗》)肺癰已成未成,胸中隱痛咯吐膿血者。
金色活鯉魚(一尾約四兩重) 川貝母(一錢,去心)
先將活鯉魚連鱗剖去肚腸,勿經水氣,以貝母末摻在魚肚內,線扎之。用上白童子小便半大碗,將魚浸童便內,重湯頓煮,魚眼突出為度。少頃取起,去鱗骨,取凈魚肉浸入童便內頓熱,魚與童便作二三次,一日食盡,其功效甚捷。
排膿散肺癰口吐膿血之后,宜服此藥,排膿穢,補肺氣。
人參 黃 白芷 五味子(等分)
上研細末,每服三錢,食后蜜湯調服。
又方
金銀花(八兩) 當歸 麥門冬(各二兩) 白芍 山梔(各三錢) 生甘草 玄參(各一兩)
水八碗煎一碗服。渣用水四碗煎半碗服。
蒲公英 當歸 生甘草(各一兩) 金銀花(二兩) 乳香(去油研細) 黃芩(各一錢)
水五碗煎一碗,再入乳香細末調和服下。
清金消毒湯(《秘錄》)
金銀花(八兩) 當歸(二兩) 玄參 麥門冬 生甘草(各一兩) 水煎服。
(岐天師曰∶此方數品中,唯麥冬乃清肺火之品,余俱入脾、入肝、入心之藥,而用之者何也?蓋入肝則平木,而不必肺金用力而制之,則肺金得養(yǎng)矣。入心經則心火不凌肺金,而肺金又得養(yǎng)矣。入脾則脾土能生肺金,而肺金又得養(yǎng)矣。雖乃治脾、治心、治肝之藥,似乎隔一隔二隔三治法,其實乃正治肺金也。
雷公曰∶我意方中加白芍三錢平肝火,使心火弱不來克肺也。
孫真君曰∶隔一隔二隔三之治,其實原正治肺經,此等議論大開聾聵,凡肺病皆宜如此治之,勿謂天師專治肺癰立論,而不通于凡治肺病也。
救肺敗毒至圣丹(岐天師)。
金銀花(十兩) 玄參 麥門冬(各三兩) 生甘草(五錢)
水十碗,煎四碗服。
肺癰神湯(《錦囊》)
薏苡仁(五錢) 黃 (蜜炙) 白芨 金銀花 桔梗(各一錢) 川貝母(一錢六分) 甜葶藶(八分微炒) 陳皮 甘草節(jié)(各一錢二分) 姜水煎,食后徐徐服。新起加防風一錢,去黃;潰后加人參一錢;久不斂加合歡皮一名夜合,即槿樹皮一錢。
肺癰久不斂口者(《馮氏錦囊》)合歡樹皮、白蘞煎服最佳。
桔梗湯治咳膿腥血肺癰。
桔梗(炒) 貝母 桑白皮(炙) 枳殼 黃 (炙) 當歸 防己 地骨皮(各一錢) 甜葶藶(炒) 栝蔞仁 杏仁(杵) 薏苡仁(各五分) 百合(炒) 五味子(炒杵各一錢五分)作三劑,水煎服。
歷驗方 陳芥菜鹵服之。埋地下三年者,每早用數匙沖開水服,或作醬油入菜吃一百二十天,不可間斷。
又方 陳芥菜 灰,白湯調下,可許見效一半。
又方 白芨研細末。每服三錢,入藕粉內調服,不過三五兩即愈。或燉蛋糕或和粥中服之,并效。
又方 扁柏葉搗取自然汁半杯,入麥芽糖二兩,隔水燉化,清晨沖開水服之,三次自愈。
韋廟獨行方 治心胸甲錯為肺癰,黃昏湯主之。
夜合皮(夜合樹,按本草即烏農樹也。)掌大一片,水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肺癰
第一次服四劑。(錢青掄。)
薏苡仁 條芩 苦絲瓜 甘草(各一錢) 川貝母 赤芍 栝蔞仁 桔梗 廣陳皮 升麻 牡丹皮(各一錢二分)引加黑棗二個,生姜一片,食后煎服。如大便不通加火麻仁。
第二次服四劑。
川貝母 赤芍 天花粉 甘草 栝蔞仁 杏仁 連翹 獨活 知母 桔梗 百合(各等分) 燈心(十根) 白果肉(七個) 食后煎服。
第三次服四劑。
川貝母 甘草 栝蔞仁 獨活 天花粉 桔梗 麥門冬 赤芍 知母 百合(各等分) 燈心(十根) 白果肉(七個)照前服。以后白鲞、紅蘿卜、鴨蛋終身不可食,食則后發(fā)不治。大葷一年后方可吃,茹齋更妙。
又方 綠橘葉洗凈搗絞汁一盞服之,吐出膿血即愈。
奇驗方(周鶴仙。)凡人肺癰初起時咳,兩胸脅即疼者是也。即宜速服此方,神效。
玄參(八兩) 天門冬(四兩) 桔梗(二兩) 甘草(一兩炙)
水十碗煎至二碗,再入蒲公英、金銀花各五錢,再煎至一碗,飯食后服之。初起者即消,日久者即生肉,真奇方也。
洋糖(二斤半) 牯豬肚(一副) 杉木炭(一分) 肉桂(一分) 糯米(七粒)
將豬肚洗凈,以上項藥裝入肚內線縫好,鍋煮一大塊,每早割一塊,水酒下。葷只吃牯豬肉、肚肺、鯽魚,余俱戒,一百二十天全愈,屢效。每清早未洗面時,用陳芥菜鹵沖水飲一盅,洗面后再吃制豬肚。
又方 用日久齷齪竹燈掛子一個,連宿油垢燒灰存性,研末,黃酒送下三錢即愈,極奇神效方,不可輕忽。
肺癰神方(何繼充家寶,曾救治多人,真神方也。)
懷生地(酒炒二錢五分) 麥門冬(二錢) 薏苡仁(四錢) 當歸(酒浸) 棗仁(炒) 大貝母 蘇子桔梗 栝蔞仁 百合(各一錢) 牡丹皮 桑白皮(蜜炙各七分) 白芨(八分) 炙甘草(二分)漢防己(六分) 黃 (一錢二分)
白水煎。加減法∶若睡不寧用棗仁,睡既寧即去棗仁,加北五味子七粒;如咳嗽氣促,去桔梗加款冬花一錢;咳嗽作惡心,加土炒白術一錢。
滋陰清化丸(何繼充。)
天門冬(去心) 甘枸杞 麥門冬(去心) 知母(酒洗) 生地(酒洗) 當歸(酒洗) 熟地(酒煮)川貝母(去心各二兩) 北五味(七錢) 粉丹皮 山萸肉 玄參(各一兩) 白茯苓 懷山藥(各一兩五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空心白湯送下三錢。
百合湯肺癰主方。
棗仁 懷生地 當歸 黃 漢防己 蘇子 栝蔞仁 桑白皮 川貝母 百合 薏苡仁 牡丹皮 甘草 桔梗 白水煎。有嗽加款冬花。
肺癰神方 真麻油浸三棱、白果收藏,浸二年者須服五六枚,浸三四年者只服二枚即愈。
肺癰奇方石膏 寒水石 鵝管石 井泉石 龜背石(火 ,人乳內淬存性) 川貝母(各一兩) 炙甘草(三錢) 款冬花(五錢焙)
上乳極細末聽用,臨臥時用細芽漱口,再將藥稱一分裝在蘆柴管內,按在喉嚨口用氣慢慢吸進喉中,仰臥片時,再飲茶二三口吞下,待至五更時又如此吸一服。
桔梗杏仁煎(張景岳。)治咳嗽吐膿,痰中帶血或胸隔隱痛將成肺癰者,此方為第一。(此桔梗湯之變方也。)
桔梗 杏仁 甘草(各一錢) 金銀花 麥門冬 夏枯草 百合 阿膠 連翹(各二錢) 紅藤 貝母(各三錢) 枳殼(一錢五分) 水二盅煎八錢,食遠服。(如火盛兼渴者加天花粉二錢。)
皂莢丸治肺癰咳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眠。
皂莢(刮去皮、弦,酥炙)
為末蜜丸。以棗膏和湯服三丸。(喻嘉言曰∶火熱之毒結聚于肺,表之理之,溫之清之,曾不少應,堅而不可攻者,令服此丸,庶幾無堅不入,聿成洗蕩之功,不可以藥之微賤而少之也。本方加蛤粉等分為末,名皂蛤丸,治婦人風邪客于乳房,而成奶癰,每服二錢酒下,此藥能導其汗,散其風邪,汗出而病自愈矣。)
救肺癰垂危仙方魚腥草 煎湯打雞蛋吃,不過數次,即可回生。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于溫病、報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金鯉湯(《正宗》)肺癰已成未成,胸中隱痛咯吐膿血者。
金色活鯉魚(一尾約四兩重) 川貝母(一錢,去心)
先將活鯉魚連鱗剖去肚腸,勿經水氣,以貝母末摻在魚肚內,線扎之。用上白童子小便半大碗,將魚浸童便內,重湯頓煮,魚眼突出為度。少頃取起,去鱗骨,取凈魚肉浸入童便內頓熱,魚與童便作二三次,一日食盡,其功效甚捷。
排膿散肺癰口吐膿血之后,宜服此藥,排膿穢,補肺氣。
人參 黃 白芷 五味子(等分)
上研細末,每服三錢,食后蜜湯調服。
又方
金銀花(八兩) 當歸 麥門冬(各二兩) 白芍 山梔(各三錢) 生甘草 玄參(各一兩)
水八碗煎一碗服。渣用水四碗煎半碗服。
又方
蒲公英 當歸 生甘草(各一兩) 金銀花(二兩) 乳香(去油研細) 黃芩(各一錢)
水五碗煎一碗,再入乳香細末調和服下。
清金消毒湯(《秘錄》)
金銀花(八兩) 當歸(二兩) 玄參 麥門冬 生甘草(各一兩) 水煎服。
(岐天師曰∶此方數品中,唯麥冬乃清肺火之品,余俱入脾、入肝、入心之藥,而用之者何也?蓋入肝則平木,而不必肺金用力而制之,則肺金得養(yǎng)矣。入心經則心火不凌肺金,而肺金又得養(yǎng)矣。入脾則脾土能生肺金,而肺金又得養(yǎng)矣。雖乃治脾、治心、治肝之藥,似乎隔一隔二隔三治法,其實乃正治肺金也。
雷公曰∶我意方中加白芍三錢平肝火,使心火弱不來克肺也。
孫真君曰∶隔一隔二隔三之治,其實原正治肺經,此等議論大開聾聵,凡肺病皆宜如此治之,勿謂天師專治肺癰立論,而不通于凡治肺病也。
救肺敗毒至圣丹(岐天師)。
金銀花(十兩) 玄參 麥門冬(各三兩) 生甘草(五錢)
水十碗,煎四碗服。
肺癰神湯(《錦囊》)
薏苡仁(五錢) 黃 (蜜炙) 白芨 金銀花 桔梗(各一錢) 川貝母(一錢六分) 甜葶藶(八分微炒) 陳皮 甘草節(jié)(各一錢二分) 姜水煎,食后徐徐服。新起加防風一錢,去黃;潰后加人參一錢;久不斂加合歡皮一名夜合,即槿樹皮一錢。
肺癰久不斂口者(《馮氏錦囊》)合歡樹皮、白蘞煎服最佳。
桔梗湯治咳膿腥血肺癰。
桔梗(炒) 貝母 桑白皮(炙) 枳殼 黃 (炙) 當歸 防己 地骨皮(各一錢) 甜葶藶(炒) 栝蔞仁 杏仁(杵) 薏苡仁(各五分) 百合(炒) 五味子(炒杵各一錢五分)作三劑,水煎服。
歷驗方 陳芥菜鹵服之。埋地下三年者,每早用數匙沖開水服,或作醬油入菜吃一百二十天,不可間斷。
又方 陳芥菜 灰,白湯調下,可許見效一半。
又方 白芨研細末。每服三錢,入藕粉內調服,不過三五兩即愈。或燉蛋糕或和粥中服之,并效。
又方 扁柏葉搗取自然汁半杯,入麥芽糖二兩,隔水燉化,清晨沖開水服之,三次自愈。
韋廟獨行方 治心胸甲錯為肺癰,黃昏湯主之。
夜合皮(夜合樹,按本草即烏農樹也。)掌大一片,水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肺癰
第一次服四劑。(錢青掄。)
薏苡仁 條芩 苦絲瓜 甘草(各一錢) 川貝母 赤芍 栝蔞仁 桔梗 廣陳皮 升麻 牡丹皮(各一錢二分)引加黑棗二個,生姜一片,食后煎服。如大便不通加火麻仁。
第二次服四劑。
川貝母 赤芍 天花粉 甘草 栝蔞仁 杏仁 連翹 獨活 知母 桔梗 百合(各等分) 燈心(十根) 白果肉(七個) 食后煎服。
第三次服四劑。
川貝母 甘草 栝蔞仁 獨活 天花粉 桔梗 麥門冬 赤芍 知母 百合(各等分) 燈心(十根) 白果肉(七個)照前服。以后白鲞、紅蘿卜、鴨蛋終身不可食,食則后發(fā)不治。大葷一年后方可吃,茹齋更妙。
又方 綠橘葉洗凈搗絞汁一盞服之,吐出膿血即愈。
奇驗方(周鶴仙。)凡人肺癰初起時咳,兩胸脅即疼者是也。即宜速服此方,神效。
玄參(八兩) 天門冬(四兩) 桔梗(二兩) 甘草(一兩炙)
水十碗煎至二碗,再入蒲公英、金銀花各五錢,再煎至一碗,飯食后服之。初起者即消,日久者即生肉,真奇方也。
又方
洋糖(二斤半) 牯豬肚(一副) 杉木炭(一分) 肉桂(一分) 糯米(七粒)
將豬肚洗凈,以上項藥裝入肚內線縫好,鍋煮一大塊,每早割一塊,水酒下。葷只吃牯豬肉、肚肺、鯽魚,余俱戒,一百二十天全愈,屢效。每清早未洗面時,用陳芥菜鹵沖水飲一盅,洗面后再吃制豬肚。
又方 用日久齷齪竹燈掛子一個,連宿油垢燒灰存性,研末,黃酒送下三錢即愈,極奇神效方,不可輕忽。
肺癰神方(何繼充家寶,曾救治多人,真神方也。)
懷生地(酒炒二錢五分) 麥門冬(二錢) 薏苡仁(四錢) 當歸(酒浸) 棗仁(炒) 大貝母 蘇子桔梗 栝蔞仁 百合(各一錢) 牡丹皮 桑白皮(蜜炙各七分) 白芨(八分) 炙甘草(二分)漢防己(六分) 黃 (一錢二分)
白水煎。加減法∶若睡不寧用棗仁,睡既寧即去棗仁,加北五味子七粒;如咳嗽氣促,去桔梗加款冬花一錢;咳嗽作惡心,加土炒白術一錢。
滋陰清化丸(何繼充。)
天門冬(去心) 甘枸杞 麥門冬(去心) 知母(酒洗) 生地(酒洗) 當歸(酒洗) 熟地(酒煮)川貝母(去心各二兩) 北五味(七錢) 粉丹皮 山萸肉 玄參(各一兩) 白茯苓 懷山藥(各一兩五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空心白湯送下三錢。
百合湯肺癰主方。
棗仁 懷生地 當歸 黃 漢防己 蘇子 栝蔞仁 桑白皮 川貝母 百合 薏苡仁 牡丹皮 甘草 桔梗 白水煎。有嗽加款冬花。
肺癰神方 真麻油浸三棱、白果收藏,浸二年者須服五六枚,浸三四年者只服二枚即愈。
肺癰奇方石膏 寒水石 鵝管石 井泉石 龜背石(火 ,人乳內淬存性) 川貝母(各一兩) 炙甘草(三錢) 款冬花(五錢焙)
上乳極細末聽用,臨臥時用細芽漱口,再將藥稱一分裝在蘆柴管內,按在喉嚨口用氣慢慢吸進喉中,仰臥片時,再飲茶二三口吞下,待至五更時又如此吸一服。
桔梗杏仁煎(張景岳。)治咳嗽吐膿,痰中帶血或胸隔隱痛將成肺癰者,此方為第一。(此桔梗湯之變方也。)
桔梗 杏仁 甘草(各一錢) 金銀花 麥門冬 夏枯草 百合 阿膠 連翹(各二錢) 紅藤 貝母(各三錢) 枳殼(一錢五分) 水二盅煎八錢,食遠服。(如火盛兼渴者加天花粉二錢。)
皂莢丸治肺癰咳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眠。
皂莢(刮去皮、弦,酥炙)
為末蜜丸。以棗膏和湯服三丸。(喻嘉言曰∶火熱之毒結聚于肺,表之理之,溫之清之,曾不少應,堅而不可攻者,令服此丸,庶幾無堅不入,聿成洗蕩之功,不可以藥之微賤而少之也。本方加蛤粉等分為末,名皂蛤丸,治婦人風邪客于乳房,而成奶癰,每服二錢酒下,此藥能導其汗,散其風邪,汗出而病自愈矣。)
救肺癰垂危仙方魚腥草 煎湯打雞蛋吃,不過數次,即可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