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quán)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春來木旺之時,應(yīng)在肝經(jīng)。因嗔怒氣逆,上而不下,則傷肝。肝傷則納肝血,肝乃膽之母,肝熱則生風(fēng),故眼熱赤腫,淚如雨,羞明怕日,不便開張,此肝經(jīng)實熱之癥。肝乃東方甲乙木,在眼為風(fēng)輪,貫清凈廓,通膽經(jīng),宜用瀉肝湯治之。
瀉肝湯
眼朦春月瀉肝先,柴薄梔芩歸芍添,陳草荊防通滑石,大黃膽草共黃連,先熏后食頻頻服,赤腫旋消喜自然,再合鎮(zhèn)肝丸子服,春時永絕舊根源。
鎮(zhèn)肝丸
蒼術(shù)(八兩,米泔水浸) 谷精草(三兩) 黃芩(三兩) 木賊(三兩,去節(jié)) 石決明(一兩, )皂角末(一兩) 羊肝(一具,不落水以竹刀刮去膜,研爛如泥)
上將前藥末共搗千捶,丸梧桐子大,每清茶送下三十丸。
補肝丸治肝虛目暗,漸漸昏蒙,時見黑花,視一如二者。
菟絲子(酒煮搗爛) 柏子仁(炒,各三兩) 枸杞(三兩) 山藥(三兩) 白茯苓(二兩) 防風(fēng)(一兩)枝子(一兩,炒) 五味子(一兩) 車前子(一兩,炒) 細辛(五錢) 甘草(五錢) 蕤仁(三錢)川芎(一兩)
以上共為細末,熟地三兩,兔肝一具,搗膏入藥。
上藥煉蜜為丸,梧桐子大,燈草煎湯送下二錢。忌蘿卜、蒜椒姜、魚腥、犬羊、煎炒、油面、生冷之物。
夏來火旺之時,應(yīng)在心經(jīng)。凡人焦思不已,勞神動心,心不生血,血少不能養(yǎng)肝,故目無所視,兩眼四角為大小 。 屬心,喜怒不常,思慮過度,房事恣意,水不能制火,上攻眼目,以致 肉扳睛,熱血不止,刺痛難開,久而不治。翳生瞳仁,身熱口舌生瘡,其病在心,心屬南方丙丁火,在眼為血輪,貫抱陽廓,通命門經(jīng)。
瀉心湯
眼紅夏月瀉心經(jīng),通草枝連生地停,甘滑荊防歸芍入,大黃紫草效通神。
秋來金旺之時,而應(yīng)在肺。蓋肺為華蓋,位居在上,冷熱不調(diào),故損肺經(jīng)。肺損不能生水,火無水制,炎攻于目,故黑睛上起白翳,謂之金克木。肺屬西方庚辛金,在眼為氣輪,貫傳導(dǎo)廓,通大腸經(jīng)。
瀉肺湯
秋時眼病肺宜清,枳桔桑葶地骨芩,旋覆麻黃防共草,佐加歸芍地黃尋,煎嘗酌量分深淺,三帖麻黃不必增。
冬來水旺之時,而應(yīng)在腎。房勞酒色恣意,則眼生花,如飛蠅之狀。視人物如堆煙,視太陽若水花,久而不治,則為青盲也。腎屬北方壬癸水,在眼為水輪,貫津液廓,通膀胱經(jīng)。
瀉腎湯
冬時眼治腎之經(jīng),牛蒡芎歸與黑參,生地荊防柴芍藥,水煎溫服目還明。
夫脾胃者,屬中央戊己土,每季各旺十八日,在眼為肉輪,貫水谷廓,通肺經(jīng)。
瀉脾湯
瀉脾枝芍菊荊防,枳桔元翹膽細羌,甘附木通歸蔓子,宣壅疏土正堪嘗,消風(fēng)丹點功還大,風(fēng)熱全驅(qū)體自康。
消風(fēng)丹
黃柏(五錢) 秦艽(五錢) 防風(fēng)(五錢) 細辛(五錢) 黃連(五錢) 木通(五錢) 薄荷(一錢)
上研細末,水一盅,浸一宿去滓,加菊花一錢,白蜜四兩,熬成膏,出火毒調(diào)點。
●治眼多淚,用鯽魚膽(七個) 人乳(一盅)
和勻,飯上蒸一二次點目,其淚自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