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大黃飲子

    《太平圣惠方》卷十五:大黃飲子處方

    川大黃45克(銼碎,微炒)梔子仁23克 枳殼15克(麩炒微黃,去瓤)黃芩30克 川樸消45克 甘草1 5克(炙微赤,銼)

    制法

    上藥,都細(xì)銼和勻。

    功能主治

    主時(shí)氣五日,大熱,三部脈悉洪數(shù)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5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十五《圣惠》卷七十四:大黃飲子別名

    大黃飲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知母3分,石膏1兩(搗碎),梔子仁半兩,前胡1分(去蘆頭),黃芩1兩,赤茯苓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銼細(xì),拌令勻。

    功能主治

    妊娠熱病6-7日,熱入腹,大小便秘澀,煩熱。

    用法用量

    大黃飲(《校注婦人良方》卷十四)。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圣惠》卷五十八:大黃飲子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梔子仁1兩,川升麻1兩,枳實(shí)1兩(麩炒微黃),黃芩1兩,生地黃2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銼細(xì),和勻。

    功能主治

    身有大熱,熱毒流于四肢,骨節(jié)急痛不可忍,腹中煩滿,大便澀難。

    用法用量

    《醫(yī)統(tǒng)》有烏梅一個(gè),無(wú)枳實(shí),有枳殼。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圣惠》卷十五:大黃飲子處方

    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梔子仁3分,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黃芩1兩,川樸消1兩半,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銼細(xì),和勻。

    功能主治

    時(shí)氣5日,大熱,三部脈悉洪數(shù)者。

    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十五
更多中藥材
  • 《景岳全書》卷五十一:安胃飲處方陳皮 山楂 麥芽 木通 澤瀉 黃芩 石斛功能主治胃火上沖,呃逆不止,胸脘痞悶,便結(jié)口渴,苔黃脈數(shù)。用法用量上藥用水230毫升,煎至160毫升,空腹時(shí)服。胃火熱甚,脈滑實(shí)者,加石膏。摘錄《景岳全書》卷五十一《醫(yī)......
  • 處方柴胡2錢,天花粉2錢,炒梔子2錢,甘草1錢,白芍3錢,丹皮3錢。功能主治少陽(yáng)春溫,由春月傷風(fēng)所致。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辨證錄》卷五......
  • 別名安胎萬(wàn)全湯、安胎萬(wàn)全湯處方當(dāng)歸(酒浸)1錢,川芎6分,白芍(炒)7分,熟地(姜汁浸)8分,白術(shù)1錢,黃芩1錢,黃耆(蜜炒)7分,杜仲7分,砂仁5分,阿膠6-7粒,茯苓7分,甘草3分。功能主治孕婦三月前后,或經(jīng)惱怒,或行走失跌,損傷胎氣,......
  • 《萬(wàn)病回春》卷六:安胎丸處方當(dāng)歸 川芎 白芍 條芩各30克 白術(shù)(去蘆)15克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瘦人血少有熱,胎動(dòng)不安,素慣半產(chǎn)者。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時(shí)用茶湯任下,日三服。妊娠宜常服之。摘錄《萬(wàn)病回春》卷六《......
  • 處方黨參2兩,酒當(dāng)歸2兩,熟地3兩,酒條芩1兩半,淮藥1兩半,白術(shù)1兩半,酒川芎5錢,酒芍5錢,陳皮5錢,蘇梗5錢,香附5錢,杜仲5錢,續(xù)斷5錢,貝母5錢(一方加黃耆1兩,生地1兩)。功能主治安胎,止嘔定痛。主下血,于腫,子喘,子癇,肝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