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露蕊烏頭

    《全國中草藥匯編》:露蕊烏頭拼音注音Lù Ruǐ Wū Tóu別名

    羅砧巴

    來源

    毛茛科露蕊烏頭Aconitum gymnandrum Maxim.,以根、花、葉入藥。

    生境分布

    青海、甘肅、四川、西藏。

    性味

    辛,溫。有大毒。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鎮(zhèn)痛,關(guān)節(jié)疼痛。主治風(fēng)濕麻木?;ㄖ温榀?;葉研末撒布,治疥癬并可滅蛆。

    用法用量

    根配方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露蕊烏頭拼音注音Lù Ruǐ Wū Tóu別名

    羅砧巴(藏名)

    出處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來源

    為毛茛種植物露蕊烏頭根、葉、花?;ㄆ诓苫ê腿~,秋季挖根,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草坡或林邊草地。分布西藏、四川西部、青海和甘肅。

    原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木,具直根。莖高25~100厘米,有短柔毛,通常分枝。葉互生,具長葉柄,基部膨大,但不成鞘狀;葉片寬卵形,長3.5~6.4厘米,寬4~5厘米,3全裂,裂片細(xì)裂,小裂片狹卵形,全緣或生1~2牙齒,兩面無毛,唯有葉下面脈上有稀疏毛??偁罨ㄐ蚓?~16花,疏生柔毛;下部花梗長2~9厘米;小苞片生于花梗上部與花鄰接,條形,有時(shí)下部的葉狀;萼片5,藍(lán)紫色,具長爪,外面有柔毛,上萼片船形,高約1.8厘米;花瓣2~5,爪粗,瓣片扇形,具纖毛,距極短;雄蕊多數(shù),露出花被之外;花絲有微柔毛;心皮6~13。蓇葖果3~5個(gè),長0.8~1.2厘米;無柄。種子多數(shù)。

    歸經(jīng)

    入肺、脾、腎經(jīng)。

    性味

    辛,溫,有大毒。

    功能主治

    驅(qū)風(fēng)鎮(zhèn)痛。根:治關(guān)節(jié)疼痛。花:治麻風(fēng)。葉:內(nèi)服驅(qū)蟲;碾末撒布,治疥癬。

    用法用量

    內(nèi)服:浸酒,根、莖:0.4~1錢。外用:研末撒布。

    復(fù)方

    治風(fēng)濕麻木:露蕊烏頭根配麻黃、黃芪,泡酒服。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露蕊烏頭拼音注音Lù Ruǐ Wū Tóu別名

    羅砧巴

    英文名Root of Nakedstamen Monkshood出處

    出自《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露蕊烏頭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conitum gymnandrum Maxim.[A.gymnandrum Maxim.f.leucanthum W.T.Wang.]

    采收和儲藏:6-8月花盛開期采挖全草,去凈泥土、枯葉,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3800m的山地草坡、田邊草地或河邊沙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甘肅南部、青海、四川西部、西藏。

    原形態(tài)

    露蕊烏頭,一年生草本,高25-100cm,直根圓柱形,長5-14cm。莖直立,被短柔毛,下部有時(shí)無毛,有分枝。葉互生;基生葉1-6枚,與最下部莖生葉通常在開花時(shí)枯萎;下部葉柄長4-7cm,具狹鞘;葉片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3.5-6.4cm,寬4-5cm,3全裂,全裂片二至三回深裂,末回裂片狹卵形或狹披針形,上面被短伏毛,下面脈上疏被長柔毛或變無毛??偁罨ㄐ蛴?-16朵花;基部苞片葉狀,上部苞片披針形或線形;花梗長1-9cm;小苞片生花梗上部或頂部,線形;花兩性,兩側(cè)對稱;萼片5,花瓣?duì)睿{(lán)紫色,外面疏被柔毛,上萼片船形,高約1.8cm,爪長約1.4cm,側(cè)萼片長1.5-1.8cm,疏被緣毛;距短,頭狀,疏被短毛;雄蕊多數(shù),花絲被短毛;心皮6-13,有柔毛。蓇葖果,長0.8-1.2cm。種子倒卵球形,長約1.5mm,密生橫狹翅?;ㄆ?-8月,果期7-9月。

    化學(xué)成分

    根含鹽酸阿替新(atisine HCl),塔拉胺(talatisamine),露烏堿(gymnaconitine),甲基露烏堿(methyl gymnaconitine)。

    歸經(jīng)

    肺;脾;腎經(jīng)

    性味

    辛;溫;有毒

    注意

    孕婦慎服。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濕;溫中祛寒;止痛;殺蟲。主風(fēng)濕麻木;關(guān)節(jié)痛;麻風(fēng);胃痛及感冒;流感發(fā)燒;腸道寄生蟲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2-3g。外用:適量,研末撒布。

    復(fù)方

    治風(fēng)濕麻木:露蕊烏頭根配麻黃。黃芪,泡酒服。

    臨床應(yīng)用

    根:治關(guān)節(jié)疼痛。花:治麻風(fēng)。葉:內(nèi)服驅(qū)蟲;碾未撒布,治疥癬。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鶴藤根拼音注音Bái Hè Ténɡ Gēn別名白膏藥根。出處《本草求原》性味澀甘,平。功能主治寬筋壯骨,浸酒用。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白鶴藤根拼音注音Bái Hè Ténɡ Gēn別名白膏藥根英文名Root o......
  • 拼音注音Bái Lónɡ Tou出處《南京民間藥草》來源為菊科植物山萵苣的根。春、夏采。生境分布產(chǎn)江蘇、河南。原形態(tài)原植物詳“山萵苣“條。性狀幼苗時(shí),根呈塊狀,簇生。卵圓形,肉質(zhì),表面黃褐色,平滑;老時(shí)伸延呈圓錐形而細(xì)長,側(cè)生支根。纖細(xì),干......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龍穿彩別名白龍串彩、白龍蒼、白龍昌菜、白花益母草、膿瘡草來源唇形科盤澤草屬植物白龍穿彩Panzeria alashanica Kupr.,以全草入藥。夏季花未開或初開時(shí)割取全草,曬干。性味辛、微苦,平。注意孕婦及無瘀者......
  • 《中藥大辭典》:百兩金拼音注音Bǎi Liǎnɡ Jīn別名八爪龍、八爪金龍(《草木便方》),開喉劍、葉下藏珠、狀元紅(《天寶本草》),山豆根、鐵雨傘、真珠涼傘(《福建中草藥》),野猴棗、珍珠傘(江西《草藥手冊》)。出處《本草圖經(jīng)》來源為紫......
  • 拼音注音Bǎi Liǎnɡ Jīn Yè出處《福建中草藥》來源為紫金牛科植物百兩金的葉片。化學(xué)成分莖、葉含紫金牛酸、巖白菜素。性味《福建中草藥》:“微咸,涼?!肮δ苤髦巍斗诸惒菟幮浴罚骸鞍鼡p傷,涂諸瘡,通淋。“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