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幼新書》 挾驚吐第十一

    作者: 劉昉

    張渙三香丹方治挾驚嘔吐不止。

    藿香葉 丁香(各一兩) 半夏(湯洗七遍,焙干,半兩)

    以上搗,羅為末,次入∶膩粉 龍腦 麝香(當(dāng)門子。各一錢)

    上件同拌勻,生姜取汁,打白面為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人參薄荷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譚氏殊圣》方∶小兒驚膈吐還頻,晝夜連連不暫停,綠水槐黃泔淀汁,和蟲乳食一時噴,丁香研共生犀服,五膽牛黃立有勛,若有得逢如此藥,直饒命困卻還魂。

    歸命丹

    丁香 藿香(各一分) 生犀(末) 牛黃(各半分) 豬 鯽 狗 熊膽 魚膽(等分,或多些無妨,共研半兩)

    上為末,丸如綠豆大。量兒大小,一歲以下煎苦楝湯,研下二丸。

    《譚氏殊圣》治小兒驚食,胃管不快,吐逆乳食或心胸發(fā)熱。定吐丸方

    丁香(二十一枚,為末) 蝎梢(四十九條) 半夏(三個,洗,焙干為末)

    上件研勻,煮棗肉如小黍米大。每服七丸至十丸,金銀煎湯吞下。如傷暑,霍亂吐瀉,煎香茸散送下,神效。

    《良方》治久患翻胃及小兒驚吐,諸吐并醫(yī)。田季散

    上好硫黃(細(xì)研半兩) 水銀(與硫黃再研無星,一分)

    上同研如黑煤色。每服三錢,生姜四兩取汁,酒一盞同姜汁煎,熟調(diào)藥,空心服。衣被蓋覆,當(dāng)自足指間汗出,迤邐遍身,汗徹即瘥。常有人患反胃,食輒吐出,午后即發(fā),經(jīng)三年不瘥,國醫(yī)如孫兆輩,皆治療百端無驗,消羸殆盡,枯黑骨立,有守藏卒季吉見之,日此易治也,一服可瘥。始都不信之,一日試令合藥,與少錢市藥,次日持藥至,止一服,如法服之。污出皆如膠,腥穢不可近,當(dāng)日更不復(fù)吐,遂又楚人田醫(yī),善治小兒諸吐,亦用此藥,量兒長少服一錢至一字,冷水調(diào)下,吐立定。此散極浮,難調(diào),須先滴少水,以指緩緩研殺。稍稍增湯,使令調(diào)和。若添入湯酒,即藥浮泛,不可服。

    《王氏手集》睡驚丸治熱化涎,鎮(zhèn)心神,治驚悸吐逆方。

    半夏(末,制者) 乳香 犀角(末。各一錢)

    上件同為末,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粒至十粒,薄荷水夜臥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唐大烈
  • 作者:
    吳普
  • 作者:
    吳鞠通
  •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鄒存檢
  • 作者:
    馬培之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shù)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xué)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