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幼新書》 熱吐第十

    作者: 劉昉

    《圣惠》治小兒嘔吐不止,心神煩熱。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去心,焙) 淡竹茹(各半兩) 甘草(炙,銼) 人參 茅根 陳皮(去白,焙。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姜少許,煎至五分去滓,稍熱頻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圣惠》治小兒嘔吐,心胸煩熱。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去心) 濃樸(去皮,姜汁炒用) 人參(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姜少許,棗一枚,粟米五十粒,煎至四分去滓。放溫。

    量兒大小,漸漸與服。

    《圣惠》治小兒嘔吐,心煩熱渴。蘆根粥方

    生蘆根(銼,二兩) 粟米(一合)

    上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投米作粥入生姜,蜜汁少許食之。

    太醫(yī)局定吐救生丹治小兒伏熱,生涎,心膈煩躁,壯熱霍亂,乳食不下,嘔噦惡心,或發(fā)吐逆方。

    川大戟(漿水煮,切,焙干為末,一十五兩) 膩粉 粉霜(各研七兩半) 龍腦(研,二兩半) 乳香(八分,研) 丁香(為末。各五兩) 水銀 鉛(與水銀同結(jié)砂子) 黃蠟(各十二兩半)

    上合令研勻,每溶蠟一兩,入蜜二錢半和為丸,如黃米大。每一歲兒服一丸。如煩躁研生芝麻、馬齒水下,如吐逆,煎丁香馬齒湯下。更量虛實加減,食后臨臥服之。此藥除熱化涎,下膈止吐逆。若胃虛傷冷,嘔吐不止者不可服。凡小兒吐逆,宜速療之,久不止,遂為慢驚,常宜此藥備急。

    錢乙辰砂丸治驚風,涎盛潮作及胃熱吐逆不止方。

    辰砂(別研) 水銀砂子(各一分) 牛黃 腦麝(各別研半錢) 生犀(末) 天麻 白僵蠶(酒炒) 蟬殼(去土) 干蝎(去尾炒) 麻黃(去節(jié)根) 天南星(湯浸七次,切,焙干稗。各一分)

    上同為末,再研勻,熟蜜丸綠豆大,朱砂為衣。每服一、二丸或五、七丸,食后服之。煎薄荷湯送下。

    張渙丁香益胃湯方治胃虛挾熱,嘔吐不止。

    丁香 人參(去蘆頭。香一兩) 訶梨勒皮(一分) 官桂 大黃(炮黑黃。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姜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張渙保命膏方治吐逆不定,服熱藥過多不能瘥者。

    山大戟 丁香 大黃(炮) 不灰木(燒紅放冷) 甘遂(各一分)

    以上先為細末,次入∶

    朱砂 水磨雄黃(并研細,水飛。各半兩) 粉霜 水銀(用錢結(jié)砂子。各一錢) 巴豆(去皮心膜,不出油,細研十個)

    上件都研勻,用黃蠟四兩,銀石器中溶掩成膏,旋旋取和丸如黍米大。每服末周 一粒,二、三歲兩粒,四、五歲三粒,六、七歲五粒,十歲以上七粒,新汲水下。

    《孔氏家傳》凡小兒胃熱吐清胃散方

    上用生姜薄切,以生面拌,曬極干略焙為末,用紫蘇湯調(diào)下。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吳道源
  • 《女科寶鑒》是以中醫(yī)方法論述女性生殖器相關(guān)疾病的探索性新書,書中詳細介紹了七十多種常見女性生殖器相關(guān)病證,其中包括女科雜病、性病、月經(jīng)病和中醫(yī)藥避孕、中醫(yī)藥抗早孕等。各病證以病機要點為中樞,展開對理、證、法、方、藥的論述,同時,引進中醫(yī)女科最新研究成果,使之更具臨床指導性和收藏價值。

    縱覽全書,具有形式新穎、內(nèi)容豐富、扼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點。全書共約25萬字。

    讀者對象:中西醫(yī)臨床工作者、醫(yī)學院校師生及廣大男女中、青年。

    著者 一九九一年八月

    作者:
  • 作者:
    凌德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立齋
  • 作者:
    雪巖禪師
  • 作者:
    宋仲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