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幼新書》 瘡疹出不快第六

    作者: 劉昉

    《養(yǎng)生必用》治瘡子出不快、倒 方。

    紫草茸 木通(銼) 甘草(炙) 枳殼(麩炒去瓤。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二服,小兒斟量與。

    錢乙紫草散發(fā)斑疹。

    鉤藤鉤子 紫草茸(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一錢,溫酒調(diào)下。無時。

    張渙云∶小兒瘡疹,氣勻即出快,蓋血與氣相隨。若內(nèi)有邪熱,即血妄行,使氣不勻。大體瘡疹氣快自勻,宜

    快毒丹。應(yīng)瘡疹出,皆宜服之方

    牽牛子 木香(各一分) 肉豆蔻(半兩,去皮) 青橘皮(一兩,半兩炒,半兩生)

    上件搗,羅為細末,滴水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七粒至十粒,濃煎紫草、蔥白湯下,乳前。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紅粉丹治腑熱瘡疹不勻。

    龍腦(細研,一錢) 南星(臘日釀牛膽中,百日內(nèi)陰干者,取末一兩) 朱砂(細研,水飛) 坯子染胭脂 天竺黃(末。各一兩)

    上五味再研勻,煉蜜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粒,人參湯化下。

    《疹痘論》滑石散方

    滑石 甘草(炙。各半兩)

    上件為末。每服一錢半,雞子清、酒少許調(diào)下。

    《疹痘論》脫齒散方

    上以人牙齒脫落者、不拘多少,于瓷瓶內(nèi)固濟,大火 令通赤,候冷取出為末。用薄荷酒調(diào)下半錢,良久脈平和。毒瓦斯散,瘡如粟米。

    《疹痘論》小兒瘟毒、痘瘡不出方。

    生地黃(四兩) 淡豆豉(四兩)

    上以豬脂一斤和勻,露一宿,煎至六分,候冷,三分減去一分,去滓;下雄黃末一錢,麝香半錢,攪勻,量大小飲。若太多,反有所損。

    《活人書》活血散治疹子或出不快。

    上用白芍藥末一錢,酒調(diào),如欲止痛,只用溫?zé)崴{(diào)下。

    《九 衛(wèi)生》紫金散療小兒瘡疹不快,倒 。

    紫草 蛇蛻皮(炒焦) 牛李子(炒。各半兩)

    上同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七分,煎至四五分,去滓溫服。

    《九 衛(wèi)生》如圣散療小兒斑瘡不快,欲倒 黑凹者。

    上用赤芍藥,不以多少,杵為細末。每服半錢,煎葡萄酒,冷調(diào)下。

    張銳《雞峰方》∶治小兒斑瘡出不快。

    上用開花蘿卜煎汁,時時與飲之。

    張銳《雞峰方》∶治瘡疹熏發(fā)不快,咽喉不利。(方見瘡疹攻咽痛門中,錢乙附方消毒散同。)

    董汲紫草散治小兒伏熱,熱在胃經(jīng),暴發(fā)痘 、瘡疹一切惡候,出不快,小便赤澀,心腹脹滿。(方見瘡疹倒 門,錢乙四圣散同。)

    《玉訣》酒調(diào)散治發(fā)瘡疹不出。

    牛蒡子(五錢,炒) 紫草 麻黃(去節(jié)。各五錢) 臭椿子(去皮為末,一錢) 當(dāng)門子(五粒,末一字)

    上以溫酒調(diào)下一字、半錢。

    《三十六種》內(nèi)瘡子候有紫草湯

    麻黃(去節(jié)) 人參(各一分) 杏仁(七粒,去皮)

    上為粗末。都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卻分為三四服,溫下。分作二日服,未可用諸藥。

    《劉氏家傳》小兒發(fā)斑瘡。

    大蟬蛻(二十一個,去足,洗) 甘草(一錢半)

    上用水半碗,煎至一盞,旋于服盡,效。已用驗。

    《莊氏家傳》治小兒痘瘡出不快,并傷寒不語。

    干野人糞(炭火 為灰) 腦麝(各少許)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新蜜水調(diào)下。

    《王氏手集》透肌散,治臟腑蘊熱,毒瓦斯熏發(fā)肌肉,身生疹痘,喉舌生瘡,毒瓦斯未快,懊悶氣喘,煩渴多睡,精神昏塞。(方見已發(fā)未發(fā)門中?!痘钊藭坊緶#?/p>

    《王氏手集》治小兒斑瘡不發(fā)方。

    上以乳香研細,用豬心血為丸,櫻桃大,水磨下一丸。

    《吳氏家傳》小兒瘡疹不透。

    上旋取豬心血調(diào)麝香少許,兩手心中涂之,并涂些小口唇上,即出。極妙。

    《趙氏家傳》至圣木星飲子治小兒瘡子不出及不快方。

    朱砂(一分) 郁金(半兩)

    上為細末。每用一字或二字,量兒大小入龍腦少許,以新汲水、茶腳少許,同調(diào)勻。然后刺 豬尾,血滴三點子入藥汁中,令服。不過一二時辰,瘡子出便紅活,兒無他病,神妙。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治麻痘不快,紫草膏方

    紫草 白附子(各一錢) 麻黃(去節(jié)) 甘草(炙。各二錢) 全蝎(十個) 僵蠶(炒,二個)

    上件為末。用蜜一兩,酒半盞,入紫草煎數(shù)沸后,令旋施;同和前藥,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粒,用紫草湯化下,續(xù)用黃 散調(diào)治。(方見瘡疹后解余毒門中。)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馬培之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shù)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xué)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nèi)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刀割等法,都切實可行。

    作者:
  • 作者:
    祁坤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