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幼幼新書》 瘡疹倒第七

    作者: 劉昉

    《靈苑》治時疾發(fā)豌豆及赤瘡子未透,心煩狂躁、氣喘妄語,或見鬼神。龍腦子方

    上用龍腦一錢細研,旋滴豬心血和丸如雞頭肉大。每服一丸,紫草湯化下。少時心神便定,得睡,瘡疹發(fā)透。根據常將息取安也?!痘钊藭芳扰c此方同,又與《雞峰方》、錢乙方同。仍于小豬尾尖取血三五點,研入生腦子少許、新水調下,名豬尾膏。錢乙附方用豬心血和腦子,用新汲水化下。未省,以溫酒化下。

    《譚氏殊圣》治小兒瘡疹,毒瓦斯不散、出不快;及觸犯黑色。奪命膏方

    上用黑熟牛李子,七日八日內采于盆內。研汁,生絹裂去滓,用銀器盛。慢火熬成膏,瓷器內收,常令透風。每服一皂大,煎杏膠化下。如人行二十里,更進一服,其瘡疹自然紅色,毒瓦斯慢,此藥神妙不可說。一切瘡疹出不快,并可服。錢乙方同,名牛李膏,又名必勝膏。云至秋結實黑丸成穗,或無生者,市肆中買干者為末,水熬代用。董汲治小兒瘡疹,痘 惡候見于皮膚下不出,或出而不長及黑紫內陷,亦用此藥。仍云∶汲小年病此,危惡殆極。父母不忍視,遇錢乙,下此藥得安。因懇求得真方,遂傳于世。惟于收時不知早晚,故無全效,今并收時載之。九日后收取,研濾成膏,每膏二兩,研入好麝香半錢,收貯不津器中。《九 衛(wèi)生》方同。但用桃膠半兩,牛李子一兩,炒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七分,煎至四五分,去滓溫服,治療亦同。

    錢乙百祥丸治瘡疹倒 黑陷。一名南陽丸

    上用紅牙大戟,不以多少,陰干。漿水煮軟,去骨,日中曝干。復內汁中煮,汁盡,焙干為末,水丸如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研赤脂麻湯下。吐利止,無時。

    錢乙又方藍根散

    板藍根(一兩) 甘草(銼,炒,三分)

    上同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取雄雞冠血三二點,同溫酒少許,食后同調下。此二方,若無此證勿服。

    錢乙附方治瘡疹出不快及倒 ,四圣散

    紫草茸 木通(銼) 枳殼(麩炒,去瓤秤) 黃 (切,焙。各等分)

    上同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至八分。溫服,無時。

    錢乙附方治瘡疹倒 黑陷。

    上用人牙燒存性,研入麝香少許。每服三錢,溫酒少許調下,無時。

    張渙神通散治瘡疹毒瓦斯少,大小便利,倒伏不出。

    生干地黃(炒干) 地龍(緊確者去土,微炒。各一兩)

    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好朱砂。(一兩,細研,水飛)

    上件同拌勻。每服一字,煎胡荽酒少許,同溫湯調下。

    張渙山梔湯方治麩疹及斑毒,狀如蚊蚤所嚙。若毒盛色黑者,兼宜服后方宣毒膏。

    山梔子仁 白蘚皮 赤芍藥 川升麻(各一兩) 寒水石 甘草(炙。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紫草、薄荷各少許,煎五分。去滓,放溫服。

    張渙宣毒膏方治毒瓦斯盛,瘡疹已出不快、倒 ,急服此藥,曾經大效。

    豬(臘八日取尾后一刺血一升,先用新泥盆盛) 好朱砂(細研,水飛) 揀乳香(細研。各一兩) 甘草(末) 馬牙硝(各半兩) 腦麝(各細研,一分)

    上件一處同豬血拌調細勻,用一寬舊竹筒一個,底留一節(jié),都入諸藥在筒內,用蜜紙數重,系垂于大糞坑屋梁上。至清明日取出曝干,更入腦、麝各一錢,研細勻,滴水和丸如皂大,煎人參湯化下。若毒盛、瘡黑倒服之者,瘡疹紅活再長。神妙。

    《疹痘論》化毒散方

    郁金(一枚) 甘草(炙,一分)

    上用水半碗,同煎令水干。去甘草,將郁金切作片子,令干為末。入生腦子半錢,研令勻。用生豬血研成稀膏子,煎薄荷湯化下一錢。不過二服,其毒瓦斯從手足心出,乃瘥。此五死一生之候。若便血、瘡壞無膿者,十死不治。一法可用蟬蛻末半錢,好腦子一皂子大,豬心血三皂子大,和作膏子,用熱酒浸紫草令溫化下。

    服移時,身上發(fā)大熱,瘡毒頓出,然后根據證調治。

    《良方》療瘡疹欲發(fā)及已發(fā)而陷伏者,皆宜速治。不爾,毒入臟必致困,宜服此。(與《靈苑》有加減。)

    上取臘月豬血,瓶盛,掛風中令干。用半棗大加龍腦大豆許,溫酒調下。沈醫(yī)加綠豆英粉半棗大,同研,病微者即消,甚則瘡發(fā)愈。余家小女子病傷寒,但腹痛甚,晝夜號呼,手足厥冷數日,漸加昏困,形證極惡。是時,例發(fā)瘡子,余疑其為醫(yī)以藥伏之,先不蓄此藥,急就屠家買少許生豬血,時盛暑,血至已敗惡,無可奈何,多以龍腦香和灌之。一服,遂得少睡。須臾,一身皆瘡點,然遂安。不爾,幾至不救。

    《活人書》無比散治瘡疹惡候不快及黑瘡子,應一切惡候。

    朱砂(一兩,先研如粉) 牛黃 腦麝 膩粉(各一分,研細)

    上同研細。如有患者,小兒一字,大人半錢,水銀少許同小 豬尾上血三二滴、新汲水少許調服。先寧穩(wěn)得睡,然后取轉。下如爛魚腸、葡萄穗之類臭涎惡物,便安。小兒用奶汁滴,尤妙。

    《九 衛(wèi)生》倍金散療小兒瘡疹倒 黑色。

    窮賊子(炒,二兩) 神曲(炒,半兩) 減杖花 山果子(和核。各一兩)

    上同為粗末。每服一錢,水八分,入荊芥七穗,紫草十根,煎至四分。去滓溫服。

    《聚寶方》定命朱砂散治小兒瘡子毒瓦斯不出,或出后干黑色,服此藥發(fā)出毒瓦斯,瘡子細紅而出。

    朱砂(半兩) 生龍腦 滴乳香 馬牙硝(四味各研) 甘草(為末。各一錢)

    上五味研勻。用十二月新 豬血半升同研勻。取青竹筒長二尺,留兩頭節(jié),開一頭作竅子,注藥在內,黃蠟塞定,以油絹緊裹封。勿令透氣;埋地坑中,至一百五日取出,水洗掛風中。四十九日劈開取藥,研為細末。每服半錢,新水調下。

    《聚寶方》抵圣丸治小兒斑瘡不出反入方。

    上取十二月老鴉左翅,不計多少,風中令干,辰日燒為灰,用中等 豬嘴上刺血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取豬尾上血少許,溫水同化下。未效,三二時間更一服。

    董汲救生散治小兒瘡疹膿 ,惡候危困,陷下黑色方。

    豬血(臘月內以新泥罐子內盛,掛于屋東山陰干,取末) 馬牙硝(研。各一兩) 硼砂 朱砂牛黃 腦麝(各一錢)

    上同研極細。每二歲兒取一錢,新汲水調下。大便下惡物,瘡庖紅色為度。不過再服,神驗無比。

    董汲玳瑁散治小兒瘡疹,熱毒內攻,紫黑色出不快方。

    上用生玳瑁水磨濃汁取一合, 豬心一個,取中血一皂子大,同研。以紫草濃煎湯調,都作一服。

    《張氏家傳》胃愛散調理小兒脾虛吐瀉。如斑瘡不出,醫(yī)人不識形候,便將冷藥冰卻瘡子,致令內伏不出,將此胃愛散調理。如身體汗,即不用控心散發(fā)也。如無汗出,即用控心散發(fā)之,后下羌活散與胃愛散。(羌活散、控心散方見瘡疹已出未出門中。)

    糯米(一兩) 干淡木瓜(三分) 甘草(一分) 丁香(二十五粒,以上四味,一處同炒焦黃為度) 藿香菜 紫蘇葉(各一分)

    上件藥同一處,令干,碾為細末。每服一錢、半錢,煎粟米棗子湯調下。

    《張氏家傳》脫殼散

    上以雞抱出殼子于新瓦上焙干去膜,取殼搗研如粉。遇小兒斑瘡倒 不出,或臟腑糞血糞黑,頭瘡,昏睡不醒,用酒調一字涂兒唇上,令兒舐;或以酒調涂風池,背上、心前。此名脫殼散?;驘釡{一字吃之。

    《張氏家傳》又方化斑散

    石膏(火 ,或用濕紙裹,炮令透,為末,或用泥團燒之,取出、去火毒、為細末) 知母(片切、焙干,為細末)

    上對等分。用熟水調一字服之,或調涂唇上。去頭疼除昏,發(fā)泄瘡子,此名高母化斑散。治小兒斑瘡。此二方極妙。然后方恐太涼。

    《張氏家傳》紫草湯治小兒疹痘欲黑。(方見瘡疹出不快門中。《養(yǎng)生必用方》同。)

    《莊氏家傳》∶小兒瘡疹倒 不出者。

    人齒(一枚,燒灰研細) 赤小豆(七粒,為末)

    上同作一服,薄荷溫酒調下。

    《莊氏家傳》∶小兒斑瘡倒 并黑色者,謂之鬼瘡子。

    上用人齒不拘多少,炭火燒灰研細, 豬尾血調下二錢,移時再服。

    《莊氏家傳》又方

    赤馬糞(干者) 白礬(各一兩)

    上入甘鍋子內,以礬在下用泥固濟牢固。用炭火三斤 ,以火盡為度,候冷取出細研,入腦、麝各一字,再研勻。十歲以下半錢匕,十歲以上一錢匕,芫荽酒調下。更看疾勢加減。

    《莊氏家傳》治瘡子倒 方。

    上用臘月中大糞燒灰為末,入生龍腦少許,細研,每服半錢,新汲水下。

    《王氏手集》治痘瘡倒 不出方。

    牛蒡子(半兩,炒) 紫草(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入麝香少許,溫酒調下。不過三服立愈。

    《王氏手集》治大人、小兒瘡子倒搐方。

    白花蛇(連骨一兩,慢火炙令干、勿焦) 大丁香(二十一粒)

    上為末。大人每服一大錢,小兒半錢,以水解淡酒調下。如黑搐者,服之移時,重紅生如圣。

    《王氏手集》治瘡子倒 方。

    上用橄欖子核,中截斷,水磨少許,服立發(fā)。

    《趙氏家傳》麻黃湯治斑瘡倒 。

    上用麻黃三十寸,去節(jié),蜜拌,炒令香,紫色為度。水一盞。煎六分服。余得此方,后往知滾州仙源縣,值工筆李用之子斑瘡倒 ,已至危困,投此藥一服,瘡子便出,其應如神。未至胃爛便血者,皆可治。

    長沙醫(yī)者鄭愈治瘡子倒 。

    上用濕生蟲,不計多少,焙干為末,酒調下一字。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