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經(jīng)云∶飲食飽甚,汗出干胃;驚而奪精,汗出于心;持重遠(yuǎn)行,汗出于腎;強(qiáng)力房勞,汗亦出于腎;疾走恐懼,汗出于肝;搖動作勞,汗出于脾。所謂盜汗者,猶賊潛窺人息而行盜也。睡則汗出,癥屬陰虛,四物湯加牡蠣粉主之。自汗者,常居無故自汗,癥屬陽虛,四君子兼六黃湯主之。皆因氣血內(nèi)虛,腠里不密,所謂陰虛陽必湊,陽虛陰必乘。汗乃心之液,心虛則外泄。久而不治,汗多則亡陽,面黃肌瘦,皮焦毛槁,變生他癥矣。又有乳母壯盛,嬰兒體實(shí),睡中汗出,不拘日夜,時常汗多,無妨,不必服藥。
四物牡蠣湯治睡則汗出,皮黃肌瘦。
當(dāng)歸(一錢) 黃 (一錢二分) 白芍 川芎(各六分) 生地(一錢) 牡蠣(一錢) 官桂(三分)
圓眼肉五個,浮小麥百粒,水煎。
加味四君子湯治自汗不止。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甘草 黃連 黃 白芍(各一錢) 官桂(四分)
燈心二十寸,浮小麥百粒,水煎。
當(dāng)歸六黃湯治陰陽兩虛,自汗、盜汗并效。
當(dāng)歸 生地 熟地 黃連(酒炒) 黃芩(酒炒) 黃柏(酒炒) 黃 (蜜炒)
各等分,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
黃 湯治自汗、盜汗。
黃 (一錢) 茯苓 熟地 麻黃根 天冬 防風(fēng) 當(dāng)歸(各七分) 甘草(五分) 五味 官桂(各三分) 牡蠣(一錢二分, )
生姜三片,棗一枚,浮小麥百粒,水煎。
大建中湯治虛熱盜汗,怔忡驚悸,四肢倦怠,氣促。
黃 (一錢,蜜炒) 遠(yuǎn)志肉 當(dāng)歸(各八分) 澤瀉 白芍 人參 甘草(炙) 酸棗仁(炒) 龍骨(煨研,各五分)
牡蠣固真湯自汗、盜汗,陰陽兩虛,夜睡多驚,怔忡恐怖,四肢怠惰,皮焦口苦。
黃 麻黃根 當(dāng)歸 生地 人參 麥冬(各一錢) 小柴胡 酸棗(炒) 五味(二分) 白術(shù) 黃芩(各七分)甘草(五分)
浮小麥百粒,圓眼肉五個,水煎。
團(tuán)參飲子治小兒驚熱盜汗。
人參(一錢) 黃 (二錢) 當(dāng)歸(一錢五分)
加豬心一片,水煎。
單方五倍子為末,臨睡時,乳母唾調(diào)敷臍即止。
《女科經(jīng)論》(公元 1689 年)清.蕭塤(賡六)著。八卷。分為月經(jīng)、胎前、產(chǎn)后、崩淋、帶下、雜病等門,辨別虛實(shí)寒熱,詳論治法。
(公元前五世紀(jì)? )原題戰(zhàn)國時秦越人撰。共有 81 個問答。系采摘《內(nèi)經(jīng)》的精要,設(shè)為問答,解釋疑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經(jīng)云∶飲食飽甚,汗出干胃;驚而奪精,汗出于心;持重遠(yuǎn)行,汗出于腎;強(qiáng)力房勞,汗亦出于腎;疾走恐懼,汗出于肝;搖動作勞,汗出于脾。所謂盜汗者,猶賊潛窺人息而行盜也。睡則汗出,癥屬陰虛,四物湯加牡蠣粉主之。自汗者,常居無故自汗,癥屬陽虛,四君子兼六黃湯主之。皆因氣血內(nèi)虛,腠里不密,所謂陰虛陽必湊,陽虛陰必乘。汗乃心之液,心虛則外泄。久而不治,汗多則亡陽,面黃肌瘦,皮焦毛槁,變生他癥矣。又有乳母壯盛,嬰兒體實(shí),睡中汗出,不拘日夜,時常汗多,無妨,不必服藥。
四物牡蠣湯治睡則汗出,皮黃肌瘦。
當(dāng)歸(一錢) 黃 (一錢二分) 白芍 川芎(各六分) 生地(一錢) 牡蠣(一錢) 官桂(三分)
圓眼肉五個,浮小麥百粒,水煎。
加味四君子湯治自汗不止。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甘草 黃連 黃 白芍(各一錢) 官桂(四分)
燈心二十寸,浮小麥百粒,水煎。
當(dāng)歸六黃湯治陰陽兩虛,自汗、盜汗并效。
當(dāng)歸 生地 熟地 黃連(酒炒) 黃芩(酒炒) 黃柏(酒炒) 黃 (蜜炒)
各等分,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
黃 湯治自汗、盜汗。
黃 (一錢) 茯苓 熟地 麻黃根 天冬 防風(fēng) 當(dāng)歸(各七分) 甘草(五分) 五味 官桂(各三分) 牡蠣(一錢二分, )
生姜三片,棗一枚,浮小麥百粒,水煎。
大建中湯治虛熱盜汗,怔忡驚悸,四肢倦怠,氣促。
黃 (一錢,蜜炒) 遠(yuǎn)志肉 當(dāng)歸(各八分) 澤瀉 白芍 人參 甘草(炙) 酸棗仁(炒) 龍骨(煨研,各五分)
牡蠣固真湯自汗、盜汗,陰陽兩虛,夜睡多驚,怔忡恐怖,四肢怠惰,皮焦口苦。
黃 麻黃根 當(dāng)歸 生地 人參 麥冬(各一錢) 小柴胡 酸棗(炒) 五味(二分) 白術(shù) 黃芩(各七分)甘草(五分)
浮小麥百粒,圓眼肉五個,水煎。
團(tuán)參飲子治小兒驚熱盜汗。
人參(一錢) 黃 (二錢) 當(dāng)歸(一錢五分)
加豬心一片,水煎。
單方五倍子為末,臨睡時,乳母唾調(diào)敷臍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