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其象法地,血之府也,心之合也,皮之部也。
天陽地陰,氣陽血陰。人之脈,以血為體,固當配地。然觀其上下周匝,出入臟腑,聯系貫通,起伏交會,一如大氣之行于地中。故地有脈而山川秀麗,人有脈而形體安全。象之吻合,莫有肖于此者。故曰其象法地,能再因其象而取法焉。則吾醫(yī)之識脈,與堪輿之尋龍,無二義也。府者,藏也,聚也。隧道乃精專所注,故為血之府。充遍人身,應夏火之氣。中焦變赤,得正南之色,故為心之合。肺主皮毛而朝百脈,如部落然,故為皮之部。(《素問》五臟生成篇云∶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又六節(jié)臟象篇云∶心者生之本,其充在血。肺者氣之本,其充在皮。又五臟生成篇云∶諸血者皆屬于心,諸氣者皆屬于肺∶又平人氣象論云∶藏真高于肺,以行營衛(wèi)陰陽。又經脈別論云∶脈氣流經,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毛脈合精,行氣于府。)
《時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陳念祖(修園)著。二卷。 選擇常用方劑 108 首,按性質分為十二類,敘理簡明,便于學習。
《時病論》(公元 1882 年)清.雷豐(少逸)著。八卷。闡述四時的“伏氣”、“新感”等急性熱病,立法清晰,為有關溫熱病 重要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其象法地,血之府也,心之合也,皮之部也。
天陽地陰,氣陽血陰。人之脈,以血為體,固當配地。然觀其上下周匝,出入臟腑,聯系貫通,起伏交會,一如大氣之行于地中。故地有脈而山川秀麗,人有脈而形體安全。象之吻合,莫有肖于此者。故曰其象法地,能再因其象而取法焉。則吾醫(yī)之識脈,與堪輿之尋龍,無二義也。府者,藏也,聚也。隧道乃精專所注,故為血之府。充遍人身,應夏火之氣。中焦變赤,得正南之色,故為心之合。肺主皮毛而朝百脈,如部落然,故為皮之部。(《素問》五臟生成篇云∶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又六節(jié)臟象篇云∶心者生之本,其充在血。肺者氣之本,其充在皮。又五臟生成篇云∶諸血者皆屬于心,諸氣者皆屬于肺∶又平人氣象論云∶藏真高于肺,以行營衛(wèi)陰陽。又經脈別論云∶脈氣流經,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毛脈合精,行氣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