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源論》云∶腑臟熱盛,熱氣沖發(fā)皮膚而外有風(fēng)濕折,與血?dú)庀嗖珓t生瘡。其狀∶初赤起,后乃生膿汁,隨瘥隨發(fā)?;蛏眢w,或出頭面,或身體頭面皆有之者。
《千金方》云∶水銀膏主之。(今按《極要方》號(hào)胡粉膏在頭瘡條。)《葛氏方》∶取兒父KT汁以浴之,勿令兒及母知也。
《范汪方》∶治小兒頭瘡面亦有瘡,日月益甚方∶黃連赤小豆熬,分等作屑,和豬膏涂之。
《廣利方》療小兒面上忽生瘡黃水土方∶黃連(末三分)胡粉(三分)甘草(一分,炙)三味,以豬脂和,以帛貼瘡上,日一。
又方∶鯽魚一頭,燒作灰,和醬汁涂上。
《集驗(yàn)方》治少小面瘡方∶丹茱萸葉,以東流水煮,以浴,良。
(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一卷。主張人身陽常有余,陰常不足,闡明補(bǔ)陰療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病源論》云∶腑臟熱盛,熱氣沖發(fā)皮膚而外有風(fēng)濕折,與血?dú)庀嗖珓t生瘡。其狀∶初赤起,后乃生膿汁,隨瘥隨發(fā)?;蛏眢w,或出頭面,或身體頭面皆有之者。
《千金方》云∶水銀膏主之。(今按《極要方》號(hào)胡粉膏在頭瘡條。)《葛氏方》∶取兒父KT汁以浴之,勿令兒及母知也。
《范汪方》∶治小兒頭瘡面亦有瘡,日月益甚方∶黃連赤小豆熬,分等作屑,和豬膏涂之。
《廣利方》療小兒面上忽生瘡黃水土方∶黃連(末三分)胡粉(三分)甘草(一分,炙)三味,以豬脂和,以帛貼瘡上,日一。
又方∶鯽魚一頭,燒作灰,和醬汁涂上。
《集驗(yàn)方》治少小面瘡方∶丹茱萸葉,以東流水煮,以浴,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