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源論》云∶江南有射工毒蟲,一名短狐,一名蜮,常在山澗水內(nèi)。此蟲口中內(nèi)有橫骨,如角弓形,正黑,如大蜚,生齒發(fā),而有雌雄。雄者,口邊有兩角,角端有椏,能屈伸,冬月在土內(nèi)蟄,其上氣蒸休休,有雪落其上不凝,夏月在水內(nèi),人行水上及以水洗浴,或因大雨潦時(shí),逐水流入人家,或遇道上牛馬跡內(nèi)即停住,含沙射人影,便病。初得,或如傷寒,或如中惡,朝旦小蘇,哺夕輒劇,始得三、四日,尚可治,急者七日,緩者二七日,遠(yuǎn)者三七日皆死。初未有瘡,但惡寒寒熱,盛如針刺,甚成瘡,或如豆粒黑子,或如火燒,或蠼尿瘡,皆肉內(nèi)有穿孔,如火針孔也。
《抱樸子》云∶短狐,一名蜮,一名射工,一名射影。其實(shí)水中狀,似鳴蜩而大如三合杯。有翼能飛,無目而利耳云云。
又云∶射工,冬天蟄于谷間,大雪時(shí)索之此蟲所在其上,無雪,氣起如炊蒸,當(dāng)掘之,不過入地一尺則得之,陰干末帶之,夏天辟射工也。
《短劇方》云∶射公,二名短狐,三名溪毒。其蟲形如甲蟲,有一長角橫在口前,如弩檐臨其角端,曲如上弩,以氣為矢,因水勢以射人。射人時(shí),人或聞其在水中,鉍鉍作聲也。
要須得水沒其口,便能射人。在無水之地,便可捉持戲,無能為害也。此蟲從四月始生,至五月,六月其毒尚微,中人猶緩。七月、八月其毒大盛,中人甚急。入九月許,有寒露微霜者,其毒向哀,至十月乃息也。此蟲畏鵝,鵝能食之,聞鵝聲便不敢來也。水上流,有鵝浴氣響,鵝屎、毛羽流下,其便走去也。船行入溪,宜將鵝自隨。山溪家居,皆養(yǎng)白鵝也。凡入山溪水中采伐者,裝鵝屎,帶鵝毛以避之也,此蟲利耳而盲目,凡人入溪源取水及浴,經(jīng)涉渡溪者,皆宜以木石遙擲水中作聲,其蟲應(yīng)聲虛射,毒便泄去也。擲水法,唯多過左右,廣擲之,蟲放毒盡,然后過溪也。山源之間,多有此蟲,大雨洪潦之時(shí),其逐水流落之人家,及道上牛、馬跡小水中停住。人行陸地,多不意悟,或逐柴薪竹木,來人喜不覺之,得病便作他治,乃誤致死也。射公中人,初始證侯,先寒熱惡冷吹KT,筋急痙強(qiáng),頭痛目疼,狀中傷寒,亦如中尸,便不能語,朝旦小蘇,晡夕輒劇,寒熱悶KT,是其證也。初得三、四日,尚可活,急者七日死,緩者至二七日,遠(yuǎn)不過三七日,皆死也。此蟲有大小,小者毒微,射人不即作瘡,人多不知是射公毒。其大者,毒猛,中人乃即成瘡耳。其瘡初或如豆粒黑子,或如火燒,或如尿?;蛲慈玑槾蹋匆姱徧?,或成瘡,皆肉中有穿空,如火針孔也。
其射人遠(yuǎn)者及中人影者,毒小寬也。射工中人腰以上,去人近者多死。中人腰以下者小寬也。
縱不死者,皆百日不可保瘥耳。治之如左。
治射公中人寒熱,或發(fā)瘡,或偏在一處有異于常方∶取赤莧合莖葉搗之,絞取汁,服七合,日四、五服良。此是莧菜之赤大者也。
又方∶單煮犀角,飲以折其毒熱也。
治射工中人方∶取鬼臼目葉一把,納苦酒中沾濕之竟,熟搗絞取汁,服一升,日三。
又方∶犀屑(二兩)烏扇根(二兩)升麻(三兩)凡三物,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相去一炊頃,盡,更作。
又方∶取水菘,搗絞取汁,服一升,日三即瘥。
又方∶取生茱萸莖,葉一虎口,握之?dāng)嗳ノ涨昂螅辔罩醒?,便熟搗絞,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七合,頓服之,神效。
治射公中人已有瘡者方∶取蜈蚣大者,一枚,小炙之,搗末,苦酒和敷瘡上良。
又方∶取斑蝥一枚,火燒搗末,苦酒和敷上。
又方∶取芥子搗令熟,苦酒和濃涂瘡上半日。
又方∶取野狼牙葉,冬取根搗之令熟,敷所中處,又飲四、五、六合汁,防毒恐入內(nèi)也。
《集驗(yàn)方》治射公中人瘡,令人寒熱方∶烏扇根(二兩)升麻(二兩)凡二物,以水三升煮得一升,適寒溫,盡服之,滓敷上。
《葛氏方》治射工中人方∶初見此瘡,便水摩犀角涂之,燥復(fù)涂勿住。
又方∶急周繞去瘡一寸,輒一灸,灸一處百壯,瘡上亦灸百壯。
又方∶切葫,拓瘡上,灸葫上十壯,并取常思草搗絞汁,飲一、二升,以滓敷之。
又方∶白鵝屎,取白者二枚,以少許湯和令相淹,涂上。
《枕中方》治一切蟲蛇、射工、沙虱百毒方∶生胡麻,搗,敷上吉,不過三度愈。
《針灸甲乙經(jīng)》(公元282 年)晉.皇甫謐(士安)撰。十二卷。論述生理、病理、診斷、經(jīng)絡(luò)、俞穴和針灸治療等方面,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針灸專書。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病源論》云∶江南有射工毒蟲,一名短狐,一名蜮,常在山澗水內(nèi)。此蟲口中內(nèi)有橫骨,如角弓形,正黑,如大蜚,生齒發(fā),而有雌雄。雄者,口邊有兩角,角端有椏,能屈伸,冬月在土內(nèi)蟄,其上氣蒸休休,有雪落其上不凝,夏月在水內(nèi),人行水上及以水洗浴,或因大雨潦時(shí),逐水流入人家,或遇道上牛馬跡內(nèi)即停住,含沙射人影,便病。初得,或如傷寒,或如中惡,朝旦小蘇,哺夕輒劇,始得三、四日,尚可治,急者七日,緩者二七日,遠(yuǎn)者三七日皆死。初未有瘡,但惡寒寒熱,盛如針刺,甚成瘡,或如豆粒黑子,或如火燒,或蠼尿瘡,皆肉內(nèi)有穿孔,如火針孔也。
《抱樸子》云∶短狐,一名蜮,一名射工,一名射影。其實(shí)水中狀,似鳴蜩而大如三合杯。有翼能飛,無目而利耳云云。
又云∶射工,冬天蟄于谷間,大雪時(shí)索之此蟲所在其上,無雪,氣起如炊蒸,當(dāng)掘之,不過入地一尺則得之,陰干末帶之,夏天辟射工也。
《短劇方》云∶射公,二名短狐,三名溪毒。其蟲形如甲蟲,有一長角橫在口前,如弩檐臨其角端,曲如上弩,以氣為矢,因水勢以射人。射人時(shí),人或聞其在水中,鉍鉍作聲也。
要須得水沒其口,便能射人。在無水之地,便可捉持戲,無能為害也。此蟲從四月始生,至五月,六月其毒尚微,中人猶緩。七月、八月其毒大盛,中人甚急。入九月許,有寒露微霜者,其毒向哀,至十月乃息也。此蟲畏鵝,鵝能食之,聞鵝聲便不敢來也。水上流,有鵝浴氣響,鵝屎、毛羽流下,其便走去也。船行入溪,宜將鵝自隨。山溪家居,皆養(yǎng)白鵝也。凡入山溪水中采伐者,裝鵝屎,帶鵝毛以避之也,此蟲利耳而盲目,凡人入溪源取水及浴,經(jīng)涉渡溪者,皆宜以木石遙擲水中作聲,其蟲應(yīng)聲虛射,毒便泄去也。擲水法,唯多過左右,廣擲之,蟲放毒盡,然后過溪也。山源之間,多有此蟲,大雨洪潦之時(shí),其逐水流落之人家,及道上牛、馬跡小水中停住。人行陸地,多不意悟,或逐柴薪竹木,來人喜不覺之,得病便作他治,乃誤致死也。射公中人,初始證侯,先寒熱惡冷吹KT,筋急痙強(qiáng),頭痛目疼,狀中傷寒,亦如中尸,便不能語,朝旦小蘇,晡夕輒劇,寒熱悶KT,是其證也。初得三、四日,尚可活,急者七日死,緩者至二七日,遠(yuǎn)不過三七日,皆死也。此蟲有大小,小者毒微,射人不即作瘡,人多不知是射公毒。其大者,毒猛,中人乃即成瘡耳。其瘡初或如豆粒黑子,或如火燒,或如尿?;蛲慈玑槾蹋匆姱徧?,或成瘡,皆肉中有穿空,如火針孔也。
其射人遠(yuǎn)者及中人影者,毒小寬也。射工中人腰以上,去人近者多死。中人腰以下者小寬也。
縱不死者,皆百日不可保瘥耳。治之如左。
治射公中人寒熱,或發(fā)瘡,或偏在一處有異于常方∶取赤莧合莖葉搗之,絞取汁,服七合,日四、五服良。此是莧菜之赤大者也。
又方∶單煮犀角,飲以折其毒熱也。
治射工中人方∶取鬼臼目葉一把,納苦酒中沾濕之竟,熟搗絞取汁,服一升,日三。
又方∶犀屑(二兩)烏扇根(二兩)升麻(三兩)凡三物,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相去一炊頃,盡,更作。
又方∶取水菘,搗絞取汁,服一升,日三即瘥。
又方∶取生茱萸莖,葉一虎口,握之?dāng)嗳ノ涨昂螅辔罩醒?,便熟搗絞,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七合,頓服之,神效。
治射公中人已有瘡者方∶取蜈蚣大者,一枚,小炙之,搗末,苦酒和敷瘡上良。
又方∶取斑蝥一枚,火燒搗末,苦酒和敷上。
又方∶取芥子搗令熟,苦酒和濃涂瘡上半日。
又方∶取野狼牙葉,冬取根搗之令熟,敷所中處,又飲四、五、六合汁,防毒恐入內(nèi)也。
《集驗(yàn)方》治射公中人瘡,令人寒熱方∶烏扇根(二兩)升麻(二兩)凡二物,以水三升煮得一升,適寒溫,盡服之,滓敷上。
《葛氏方》治射工中人方∶初見此瘡,便水摩犀角涂之,燥復(fù)涂勿住。
又方∶急周繞去瘡一寸,輒一灸,灸一處百壯,瘡上亦灸百壯。
又方∶切葫,拓瘡上,灸葫上十壯,并取常思草搗絞汁,飲一、二升,以滓敷之。
又方∶白鵝屎,取白者二枚,以少許湯和令相淹,涂上。
《枕中方》治一切蟲蛇、射工、沙虱百毒方∶生胡麻,搗,敷上吉,不過三度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