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心方》 治沙虱毒方第五十一

    作者: 日本、丹波康賴

    《病源論》云∶山內(nèi)水間,有沙虱,其蟲甚細(xì),不可見人,入水浴及汲水澡浴,此蟲著身,陰雨日行草間,亦著人。便鉆入皮里。初得之,皮上正赤,如小豆黍,以手摩赤上,痛如刺,過三日之后,令百節(jié)強(qiáng),疼痛寒熱,赤上發(fā)瘡。此蟲漸入至骨,則殺人。人在山澗洗浴竟,巾拭如芒毛針刺,熟見,以竹簪挑拂去之。已深者用針挑取蟲子,正如疥蟲,挑不得,灸上三、四壯,則蟲死云云。

    《抱樸子》云∶有沙虱水陸皆有,其新雨后及晨暮踐涉必著人。唯日烈草燥時(shí),瘥耳。

    其大如毛發(fā)之端,初著人便入皮里,其所在,如有芒刺之狀,小犯大痛,可以針挑取之,正赤如丹,著爪上行動(dòng)也。若不即挑之,此蟲鉆至骨,便周行走人身中。其病與射工相似,皆殺人。人行有此蟲之地,每還所住,輒當(dāng)以火自灸療,令遍身,則此蟲墮地去也。若帶入物麝香丸,玉壺丸,犀角丸等,兼避沙虱,短狐也。若猝不得此藥者,但可帶好生麝香亦佳。

    以雄黃、大蒜分等,合搗,帶一丸如雞子者亦善。又可以此藥涂瘡,亦愈。又咀赤莧根飲之,亦愈。

    《葛氏方》治沙虱毒方∶以大蒜十斤,著熱灰中,溫之令熱,斷蒜及熱以注瘡上,盡十斤,復(fù)以艾丸灸瘡上七壯。

    又方∶斑蝥二枚,熬一枚,末服之,燒一枚令盡煙,末以著瘡中,立愈。

    又方∶山行宜竹管盛鹽,數(shù)視體足,見,以鹽涂之。

    《極要方》治沙虱毒方∶以麝香、大蒜,和搗,以羊脂和,著以筒中帶之,大良。

    《蘇敬本草注》云∶煮蔥莖,浸或搗,敷貼,大效。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