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推者,謂以手推之,使還舊處也。拿者,或兩手一手捏定患處,酌其宜輕宜重,緩緩焉以復其位也。
●若腫痛已除,傷痕已愈,其中
·或有筋急而轉(zhuǎn)搖不甚便利。
·或有筋縱而運動不甚自如。
·又或有骨節(jié)間微有錯落不合縫者。
是傷雖平,而氣血之流行未暢,不宜接、整、端、提等法,惟宜推拿,以通經(jīng)絡氣血也。
●蓋人身之經(jīng)穴,有大經(jīng)細絡之分,一推一拿,視其虛實,酌而用之,則有宣通補瀉之法,所以患者無不愈也。
●已上諸條,乃八法之大略如此。至于臨證之權(quán)衡,一時之巧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熱病學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推者,謂以手推之,使還舊處也。拿者,或兩手一手捏定患處,酌其宜輕宜重,緩緩焉以復其位也。
●若腫痛已除,傷痕已愈,其中
·或有筋急而轉(zhuǎn)搖不甚便利。
·或有筋縱而運動不甚自如。
·又或有骨節(jié)間微有錯落不合縫者。
是傷雖平,而氣血之流行未暢,不宜接、整、端、提等法,惟宜推拿,以通經(jīng)絡氣血也。
●蓋人身之經(jīng)穴,有大經(jīng)細絡之分,一推一拿,視其虛實,酌而用之,則有宣通補瀉之法,所以患者無不愈也。
●已上諸條,乃八法之大略如此。至于臨證之權(quán)衡,一時之巧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