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
(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三卷。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林億取《金匱玉函要略方》的雜病和有關的附方, 編為《金匱要略方論》。 內容包括內科雜病、婦科、急救、飲食禁忌等 25 篇,計 262 方。
少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促迫,上入胸膈,榮氣反聚,血結心下,陽氣退下,熱歸陰股,與陰相動,令身不仁,此為尸厥,當刺期門。太陽病下之不愈,因復發(fā)汗,以此表里俱虛,其人因至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得里和,然后復下之。(“得里和”三字中間必有衍文脫簡。
“得”字當是“若”字之誤?!袄锖汀碑斒恰袄镂春汀保w脫一“未”字也)
下利清谷,脈沉遲,其人面赤,身有微熱者,必郁冒汗出解。(論見下利。)
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喘冒不能臥者,大承氣湯。(論見下利。)諸乘寒者則為厥,郁冒不仁,口急不能言,戰(zhàn)栗也。(論見大法。)眩冒,心下硬,若不汗下吐而項強者,為并病,宜刺大椎、肺 、肝。(論見項強。)
若汗下吐后,脈微,氣上沖咽者,成痿。(論見氣上沖。)少陰病,但欲寐,下利止而眩冒者死。(論見欲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