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綱目》 狐疝

    作者: 樓英

    臥則入腹,立則出腹,偏入囊中者是也。

    〔海藏〕仲景療陰狐疝氣,有大小時時上下者,蜘蛛散主之。(狐夜伏而晝見,以見疝處厥陰之分,即人之陰篡隱奧之所,晝下而夜上,故以狐疝名焉。

    蜘蛛(十四枚,焦炒)桂(半錢,要人厥陰,取其肉濃者)

    上為散,每服一錢,蜜丸亦可。雷公云∶凡使勿用五色者,兼大身上有刺毛生者,并薄小者,以上皆不堪用。須用屋西南有網,身小尻大,腹內有蒼黃膿者,真也。凡用去頭足了,研如膏,投藥中用,此余之方法,若仲景炒焦用,全無功矣。

    一方 治水 偏大,上下不定,疼痛不止。牡蠣不拘多少,鹽泥固濟,炭三斤, 令火盡,冷取二兩。

    干姜一兩,焙為細末。二味和勻,冷水調得所,涂病處,小便大利即愈。

    《內經》刺灸狐疝,但取足厥陰一經。經云∶肝足厥陰之脈,所生病者狐疝是也。隨其經盛虛寒熱陷下取之也。

    〔《甲》〕狐疝,太沖主之。陰股內痛,氣癰,狐疝,走上下引少腹痛,不可俯仰上下,商丘主之。狐疝,驚悸少氣,巨缺主之。

    〔《心》〕婦人疝瘕,結核疼痛,發(fā)作無時,日出穴,夜入穴,或負重即下,稍輕即止,此狐疝也。天井(五分。)肘尖(五分,小壯汗出則愈。)氣海(三寸。又互換東西,上下向病所各進三寸,瀉之。)中極(三寸,立愈。)

    耳后陷者腎下,腎下則腰尻痛,不可俯仰,為狐疝。(全文見診。)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