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太白貝母

    《中藥大辭典》:太白貝母拼音注音Tài Bái Bèi Mǔ別名

    尖貝

    英文名Taipei Fritillary Bulb來源

    為百合科植物太白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 Li的鱗莖

    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2400~3150m的山坡草叢中或水邊,主產(chǎn)陜西、甘肅、四川、湖北。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30~40cm。鱗莖直徑1~1.5cm。葉對(duì)生,有的中部兼3~4枚輪生或散生,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zhǎng)5~10cm,寬3~7(~12)mm,先端有的稍彎曲?;▎味?,每花有3枚葉狀苞片,苞片先端有時(shí)梢彎曲,但絕不卷曲;花被片6,長(zhǎng)3~4cm,綠黃色,無方格斑,通常僅在花被片先端近兩側(cè)邊緣有紫色斑帶;外輪3片狹倒卵狀矩圓形,寬9~12mm,先端渾圓;內(nèi)輪3片近匙形,上部寬12~17mm,基部寬3~5mm,先端驟凸而鈍,蜜腺窩幾不凸出或稍凸出;花藥近基著,花絲通常具小乳突;花柱分裂部分長(zhǎng)3~4mm。蒴果長(zhǎng)1.8~2.5cm,棱上的狹翅寬0.5~2mm?;ㄆ?~6月,果期6~7月。

    性狀

    鱗莖扁卵圓形或圓錐形,直徑0.6~1.2cm,高4~8mm。表面白色,較光滑。外層兩枚鱗葉近等大,頂端開裂,底部平整。味苦。

    化學(xué)成分

    含生物堿等。

    功能主治

    同暗紫貝母。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藥大辭典》:太白貝母拼音注音Tài Bái Bèi Mǔ別名

    太貝

    出處

    《陜西中草藥》

    來源

    為百合科植物太白貝母鱗莖。6月采挖置麥麩中陰干,再用硫黃熏制。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草地。分布陜西、甘肅、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40~50厘米。鱗莖扁球形,直徑達(dá)2.5厘米。莖光滑,中部以上生葉。葉最下2枚對(duì)生,其上為互生、對(duì)生或輪生,在花下方為輪生;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zhǎng)7~13厘米?;▎我?,頂生,下垂;花被鐘狀,裂片6,分離,黃綠色,上部有紫色斑點(diǎn),長(zhǎng)3~4厘米;雄蕊6,花藥基部著生;子房上位,通常3室。蒴果,室裂,膜質(zhì),長(zhǎng)圓形,每室有扁平種子2列。

    性味

    苦甘,微寒。

    功能主治

    潤(rùn)肺,化痰,止咳。治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咳痰不利。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錢。

    復(fù)方

    治支氣管炎:太白貝母、桔梗各三錢,甘草二錢。水煎服。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國(guó)藥典》:百合拼音注音Bǎi Hé別名野百合、喇叭筒、山百合、藥百合、家百合英文名BULBUS LILII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
  • 《中藥大辭典》:百合子拼音注音Bǎi Hé Zǐ出處《綱目》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種子。功能主治孫思邈:“治腸風(fēng)下血,百合子酒炒微赤,研末,湯服?!罢洝吨兴幋筠o典》《中華本草》:百合子拼音注音Bǎi Hé Zǐ英文名seed of Gr......
  • 《中藥大辭典》:百合花拼音注音Bǎi Hé Huā出處《滇南本草》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花蕾?;瘜W(xué)成分參見“百合“條。歸經(jīng)《滇南本草》:“入肺?!靶晕丁兜崮媳静荨罚骸靶晕⒑?,味甘微苦。“注意《滇南本草》:“肺有風(fēng)邪者忌用?!肮δ苤髦螡?rùn)肺......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百味參拼音注音Bǎi Wèi Shēn別名小棕皮來源百合科肺筋草屬植物百味參Aletris lanuginosa Bur. et Franch.,以全草入藥。秋季采收,洗凈曬干。性味辛、微苦,溫。功能主治補(bǔ)虛斂汗,止血。......
  • 拼音注音Bǎi Wèi Yè別名沙癩葉、三股筋來源樟科百味葉Neocinnamomum poilanei H. Liou,以葉、根皮、莖皮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甘、辛,溫。功能主治祛瘀活血,散寒止痛。主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疼痛,跌打瘀血腫痛,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