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太白艾

    《全國中草藥匯編》:太白艾拼音注音Tài Bái ài來源

    菊科太白艾Tanacetum variifolium (Chang)Ling,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布

    陜西、湖北。

    化學(xué)成分

    從根中分離出2-(1-己-1-炔-3-烯基)-5-乙叉基-二氫呋喃駢呋喃-(3-,2-,b)。

    性味

    辛、微苦,平。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鎮(zhèn)靜,清熱解毒。主治小兒驚風(fēng),風(fēng)濕麻木,闌尾炎。

    用法用量

    1~2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太白艾拼音注音Tài Bái ài出處

    《陜西中草藥》

    來源

    為菊科植物太白艾全株。夏季采收,陰干。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草坡。分布陜西、甘肅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嫩時(shí)全體有短綿毛。莖自基部分枝,斜上生長,帶紫色。葉互生,3出羽狀分裂,長3~5厘米,上面深綠色,下面有厚白毛,裂片線狀披針形,中裂片通常再3裂;葉柄向基部漸狹細(xì)。頭狀花序多數(shù),黃色,集成緊密傘房狀;總苞片卵形或長卵形,膜質(zhì),紫褐色;花全部管狀,周圍花雌性,中心花兩性,長2~3毫米,有5裂齒。瘦果有5棱或3~5角。

    性味

    辛微苦,平。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鎮(zhèn)靜,清熱解毒。治小兒驚風(fēng),風(fēng)濕麻木,闌尾炎。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2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Shēn Tiáo別名人參條英文名Panax ginseng C.A.Mey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人參根莖上的不定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ax ginseng C.A.Mey.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洗凈,曬干。原形態(tài)多年生......
  • 拼音注音Chā Fēn Liǎo別名酸不溜、分枝蓼、叉枝蓼、酸姜來源蓼科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以根(黑色老根為佳)入藥。生境分布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性味酸、甘,溫。功能主治祛寒,溫腎。主治寒疝,......
  • 《全國中草藥匯編》:叉枝藻來源藻類紅藻門叉枝藻Gymnoganyrus flablliformis Harv.,以葉狀體入藥。功能主治為瓊膠的輔助原料,并用作緩瀉劑。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叉枝藻拼音注音Chā Zhī Zǎo別......
  • 拼音注音Chā Zhī Yā Cōnɡ別名苦葵鴉蔥、羊奶及及、散枝鴉蔥、分枝鴉蔥來源菊科叉枝鴉蔥Scorzonera divaricata Turcz.,以鮮植物汁液入藥。生境分布內(nèi)蒙古、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性味苦,寒。注意根有毒......
  • 《全國中草藥匯編》:叉歧繁縷拼音注音Chā Qí Fán Lǚ來源石竹科叉歧繁縷Stellaria dichotoma L.,以根、全草入藥。生境分布華北、西北、四川。性味甘,微寒。功能主治清熱涼血。主治盜汗骨蒸,結(jié)核潮熱,久瘧發(fā)熱。用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