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山草)溫利下焦血分瘀滯
雞蘇(專入腸胃)。即龍腦薄荷也。又名水蘇。(生于水旁。)系野生之物。味辛微溫。功有類于蘇薄。但蘇薄其性稍涼。水蘇其性稍溫。蘇薄其性主升。水蘇其性主降。蘇薄多于氣分疏散。水蘇多于血分溫利。故凡肺氣上逆。而見頭風(fēng)目眩。與血瘀血熱。而見肺痿血痢。吐衄崩淋。喉腥口臭邪熱等病者。皆當(dāng)用此宣泄。(太平和劑局方有龍腦薄荷丸。)俾熱除血止。而病自可以愈矣。但表疏汗出。其切忌焉。方莖中虛。似蘇葉而微長。齒面皺。氣甚辛烈。
《傷寒雜病論》(公元 219 年)漢.張機(jī)(仲景)著。十六卷??偨Y(jié)三世紀(jì)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yàn),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山草)溫利下焦血分瘀滯
雞蘇(專入腸胃)。即龍腦薄荷也。又名水蘇。(生于水旁。)系野生之物。味辛微溫。功有類于蘇薄。但蘇薄其性稍涼。水蘇其性稍溫。蘇薄其性主升。水蘇其性主降。蘇薄多于氣分疏散。水蘇多于血分溫利。故凡肺氣上逆。而見頭風(fēng)目眩。與血瘀血熱。而見肺痿血痢。吐衄崩淋。喉腥口臭邪熱等病者。皆當(dāng)用此宣泄。(太平和劑局方有龍腦薄荷丸。)俾熱除血止。而病自可以愈矣。但表疏汗出。其切忌焉。方莖中虛。似蘇葉而微長。齒面皺。氣甚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