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無灰木(《本草圖經(jīng)》)
《開寶本草》
為硅酸鹽類礦物角閃石石棉。
角閃石的一種。為平行較長而易劈為細絲形之纖維狀物休,纖維常與脈壁相垂直,色白、灰或帶綠色,光澤絲狀,微透明至不透明。纖維富彈性?;瘜W(xué)性質(zhì)不活潑,具耐酸、耐堿和耐熱性能。是熱和電的不良導(dǎo)體。系由陽起石分解而成。
甘,寒。
①《開寶本草》:"大寒。"
②《品匯精要》:"味淡,性大寒。"
③《綱目》:"甘,大寒,無毒。"
清熱,除煩,利尿。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煩熱陽厥,小便不利,熱痱瘡。
①《開寶本草》:"主熱痱瘡,和棗葉、石灰為粉敷身。"
②《綱目》:"除煩熱陽厥。"
③《礦物藥與丹藥》:"利尿。治小便不利。"
內(nèi)服:入丸、散,0.5~1錢。外用:研末撒。
①治肺經(jīng)伏熱,夜臥咳嗽:天南星(白礬水煮軟,切,焙)半兩,太陰玄精石二兩(研),甘草(炙,銼)半兩,貝母(去心)一兩,不灰木一兩半。上五味,研搗極細。每服半錢匕,煎生姜、烏梅湯調(diào)下,食后夜臥服。(五粉散)
②治手、足心煩熱,壅悶,咽喉腫痛:真珠末一錢匕,太陰玄精石(煅赤,研末)四兩,不灰木(用牛糞燒亦,取末)四兩。上三味,同研勻細,用糯米粥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食后用生地黃汁、粟米泔研化下,日二。(真珠丸)
③治霍亂心腹脹滿氣逆,或內(nèi)煩而嘔,手足厥冷:陽起石(煅,研)、不灰木(研)、阿魏(研)各半兩,巴豆(去皮、心膜,不去油)二十五粒。上五味,搗羅為細末,軟粟米飯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先穿一眼子,欲服時,燈上燒煙盡,冷為末,生姜米飲調(diào)下,以利為度。(金針丸,①方以下出《圣濟總錄》)
④治陰毒:牡蠣(燒)。不灰木(燒)、良姜(炒)、川烏(炮)、白芍藥各一錢,麝香少許。上細末。每用一錢,男病調(diào)涂外腎,女病調(diào)涂乳上。(《玉機微義》回陽丹)
無灰木
1.出自《開寶本草》:不灰木,出上黨,如爛木,燒之不燃,石類也。
2.《本草圖經(jīng)》:不灰木,或云滑石之根也,出滑石處皆有。不灰木始見于《本草拾遺》。
3.《本草圖經(jīng)》曰:今澤、潞(今山西晉城、長治一帶)山中皆有之,蓋石類也。其色青白,如爛木,燒之不然(燃),以此得名?;蛟苹?,出滑石處皆有。并附有潞州不灰木圖,如今之石棉的長纖維狀集合體。
4.《綱目》引《庚辛玉冊》云:不灰
藥材基源:為硅酸鹽類蛇紋石族礦物蛇紋石石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erpentine Asbestos
采收和儲藏:挖出后,除去雜石。
分布于黑龍江、遼寧、河北、陜西、青海、新疆、山東、四川、云南等地。
晶體結(jié)構(gòu)屬單斜晶系。纖維狀個體近平行排列;纖維長20-500mm不等。純凈者白、灰白色,因含少量雜質(zhì)則有時帶綠、黃色調(diào)。條痕白色。半透明,絲絹狀光澤??膳譃闃O細的、具彈性的纖維。硬度2-3(不能磨花玻璃)。相對密度2.36-2.5。含雜質(zhì)時性脆、易斷裂。
性狀鑒別 本品為纖維狀集合體,呈長條形。長5-18cm,徑0.8-3cm。淡灰色或灰色;條痕白色。表面具縱向細紋理,并常見淺黃棕色斑點;不透明,弱絹絲光澤。質(zhì)硬脆,不易折斷,但易沿縱絲撕裂開。氣微,味淡。本品易被鹽酸腐蝕而變?yōu)榫G色。以纖維狀、色淡灰、有絹絲光澤者為佳。
顯微鑒別 透射偏光鏡下:呈纖維狀定向排列,淺黃綠色;多色性明顯;低負(fù)突起。干涉色為Ⅰ級灰白至黃色;近平行消光;正延長符號。二軸晶。
主要成分組成為Mg[Si4O10](OH)8。含氧化鎂(MgO)43%,氧化硅(SiO2)44.1%,水12.9%。
纖維基本上不溶于酸;但遇酸可被腐蝕。研細的粉末狀纖維體在鹽酸中可煮成膠凍狀。從硬度、相對密度低,在酸中煮成膠凍等,可區(qū)別于角閃石石棉。
肺;膀胱經(jīng)
甘;寒;無毒
清熱;除煩;利尿;清肺止咳。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煩熱陽厥;小便不利;熱痱瘡
內(nèi)服:入丸、散,或煎服,1.5-3g。外用:適量,研末撒敷。
1.《開寶本草》:主熱痱瘡,和棗葉、石灰為粉敷身。
2.《綱目》:除煩熱陽厥。
3.《礦物藥與丹藥》:利尿。治小便不利。
4.《綱目》:不灰木,性寒,而同諸熱藥治陰毒。劉河間《宣明方》,治陽絕心腹痞痛,金針丸中亦用服之,蓋寒熱并用,所以調(diào)停陰陽也。
5.《本草拾遺》:"要燒成灰,即研肢,以牛乳煮了,便燒黃牛糞,燒之成灰。
6.《綱目》:"不灰木有木、石二種。石類者,其體堅重,或以紙裹蘸石腦油燃燈,徹夜不成灰,人多用作小刀靶?!堕_山圖》云:徐無山出不灰之木,生火之石。山在今順天府玉田縣東北?!陡劣駜浴吩疲翰换夷?,陰石也。生西南蠻夷中,黎州、茂州者好,形如針,文全若木,燒之無煙。此皆言石者也。伏深《齊地記》云:東武城有勝火木,其木經(jīng)野火燒之不滅,謂之不灰木。
7.《日下舊聞考》引《析津志》:西山滑石根,名之曰不灰木,以之為粗布,不畏火,今西山有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無灰木(《本草圖經(jīng)》)
出處《開寶本草》
來源為硅酸鹽類礦物角閃石石棉。
原形態(tài)角閃石的一種。為平行較長而易劈為細絲形之纖維狀物休,纖維常與脈壁相垂直,色白、灰或帶綠色,光澤絲狀,微透明至不透明。纖維富彈性?;瘜W(xué)性質(zhì)不活潑,具耐酸、耐堿和耐熱性能。是熱和電的不良導(dǎo)體。系由陽起石分解而成。
性味甘,寒。
①《開寶本草》:"大寒。"
②《品匯精要》:"味淡,性大寒。"
③《綱目》:"甘,大寒,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除煩,利尿。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煩熱陽厥,小便不利,熱痱瘡。
①《開寶本草》:"主熱痱瘡,和棗葉、石灰為粉敷身。"
②《綱目》:"除煩熱陽厥。"
③《礦物藥與丹藥》:"利尿。治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nèi)服:入丸、散,0.5~1錢。外用:研末撒。
復(fù)方①治肺經(jīng)伏熱,夜臥咳嗽:天南星(白礬水煮軟,切,焙)半兩,太陰玄精石二兩(研),甘草(炙,銼)半兩,貝母(去心)一兩,不灰木一兩半。上五味,研搗極細。每服半錢匕,煎生姜、烏梅湯調(diào)下,食后夜臥服。(五粉散)
②治手、足心煩熱,壅悶,咽喉腫痛:真珠末一錢匕,太陰玄精石(煅赤,研末)四兩,不灰木(用牛糞燒亦,取末)四兩。上三味,同研勻細,用糯米粥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食后用生地黃汁、粟米泔研化下,日二。(真珠丸)
③治霍亂心腹脹滿氣逆,或內(nèi)煩而嘔,手足厥冷:陽起石(煅,研)、不灰木(研)、阿魏(研)各半兩,巴豆(去皮、心膜,不去油)二十五粒。上五味,搗羅為細末,軟粟米飯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先穿一眼子,欲服時,燈上燒煙盡,冷為末,生姜米飲調(diào)下,以利為度。(金針丸,①方以下出《圣濟總錄》)
④治陰毒:牡蠣(燒)。不灰木(燒)、良姜(炒)、川烏(炮)、白芍藥各一錢,麝香少許。上細末。每用一錢,男病調(diào)涂外腎,女病調(diào)涂乳上。(《玉機微義》回陽丹)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不灰木拼音注音Bù Huī Mù別名無灰木
英文名Asbestos出處1.出自《開寶本草》:不灰木,出上黨,如爛木,燒之不燃,石類也。
2.《本草圖經(jīng)》:不灰木,或云滑石之根也,出滑石處皆有。不灰木始見于《本草拾遺》。
3.《本草圖經(jīng)》曰:今澤、潞(今山西晉城、長治一帶)山中皆有之,蓋石類也。其色青白,如爛木,燒之不然(燃),以此得名?;蛟苹?,出滑石處皆有。并附有潞州不灰木圖,如今之石棉的長纖維狀集合體。
4.《綱目》引《庚辛玉冊》云:不灰
來源藥材基源:為硅酸鹽類蛇紋石族礦物蛇紋石石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erpentine Asbestos
采收和儲藏:挖出后,除去雜石。
生境分布分布于黑龍江、遼寧、河北、陜西、青海、新疆、山東、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晶體結(jié)構(gòu)屬單斜晶系。纖維狀個體近平行排列;纖維長20-500mm不等。純凈者白、灰白色,因含少量雜質(zhì)則有時帶綠、黃色調(diào)。條痕白色。半透明,絲絹狀光澤??膳譃闃O細的、具彈性的纖維。硬度2-3(不能磨花玻璃)。相對密度2.36-2.5。含雜質(zhì)時性脆、易斷裂。
性狀性狀鑒別 本品為纖維狀集合體,呈長條形。長5-18cm,徑0.8-3cm。淡灰色或灰色;條痕白色。表面具縱向細紋理,并常見淺黃棕色斑點;不透明,弱絹絲光澤。質(zhì)硬脆,不易折斷,但易沿縱絲撕裂開。氣微,味淡。本品易被鹽酸腐蝕而變?yōu)榫G色。以纖維狀、色淡灰、有絹絲光澤者為佳。
顯微鑒別 透射偏光鏡下:呈纖維狀定向排列,淺黃綠色;多色性明顯;低負(fù)突起。干涉色為Ⅰ級灰白至黃色;近平行消光;正延長符號。二軸晶。
化學(xué)成分主要成分組成為Mg[Si4O10](OH)8。含氧化鎂(MgO)43%,氧化硅(SiO2)44.1%,水12.9%。
鑒別纖維基本上不溶于酸;但遇酸可被腐蝕。研細的粉末狀纖維體在鹽酸中可煮成膠凍狀。從硬度、相對密度低,在酸中煮成膠凍等,可區(qū)別于角閃石石棉。
歸經(jīng)肺;膀胱經(jīng)
性味甘;寒;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除煩;利尿;清肺止咳。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煩熱陽厥;小便不利;熱痱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入丸、散,或煎服,1.5-3g。外用:適量,研末撒敷。
各家論述1.《開寶本草》:主熱痱瘡,和棗葉、石灰為粉敷身。
2.《綱目》:除煩熱陽厥。
3.《礦物藥與丹藥》:利尿。治小便不利。
4.《綱目》:不灰木,性寒,而同諸熱藥治陰毒。劉河間《宣明方》,治陽絕心腹痞痛,金針丸中亦用服之,蓋寒熱并用,所以調(diào)停陰陽也。
5.《本草拾遺》:"要燒成灰,即研肢,以牛乳煮了,便燒黃牛糞,燒之成灰。
6.《綱目》:"不灰木有木、石二種。石類者,其體堅重,或以紙裹蘸石腦油燃燈,徹夜不成灰,人多用作小刀靶?!堕_山圖》云:徐無山出不灰之木,生火之石。山在今順天府玉田縣東北?!陡劣駜浴吩疲翰换夷?,陰石也。生西南蠻夷中,黎州、茂州者好,形如針,文全若木,燒之無煙。此皆言石者也。伏深《齊地記》云:東武城有勝火木,其木經(jīng)野火燒之不滅,謂之不灰木。
7.《日下舊聞考》引《析津志》:西山滑石根,名之曰不灰木,以之為粗布,不畏火,今西山有之。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