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泄瀉提綱〕 腹疼泄利有多端,實證無非熱與寒,病本辨明方用藥,清溫兩法治何難。
胃苓證
(方見氣鼓) 水停泄瀉病初成,腹痛旋驚脹滿生,小便不通寒濕作,胃苓湯用法彌精。(加減法詳原書)
茯苓四逆證
(方見傷寒) 真陽已敗濕傷脾,腸胃寒生洞泄時,利病既成當速治,茯苓四逆用相宜。
加味理中湯
(證附) 脾虛久泄有專方,須用參甘術合姜,加入茯苓兼藥豆,驅寒助氣效彌良。
四神丸
(證附) 病屬虛寒在腎脾,五更作泄腹疼時,法宜五味吳萸用,肉蔻還兼補骨脂。
烏梅證
(方見傷寒) 泄瀉多時久未痊,熱寒并作不安然,烏梅丸用偏能治,攻補兼施是秘傳。
《脾胃論》(公元 1249 年)金.李杲(東垣、明之)著。三卷。依據(jù)臨床實踐,結合醫(yī)學理論,認為脾胃在人體生理活動中最為 重要,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張。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泄瀉提綱〕 腹疼泄利有多端,實證無非熱與寒,病本辨明方用藥,清溫兩法治何難。
胃苓證
(方見氣鼓) 水停泄瀉病初成,腹痛旋驚脹滿生,小便不通寒濕作,胃苓湯用法彌精。(加減法詳原書)
茯苓四逆證
(方見傷寒) 真陽已敗濕傷脾,腸胃寒生洞泄時,利病既成當速治,茯苓四逆用相宜。
加味理中湯
(證附) 脾虛久泄有專方,須用參甘術合姜,加入茯苓兼藥豆,驅寒助氣效彌良。
四神丸
(證附) 病屬虛寒在腎脾,五更作泄腹疼時,法宜五味吳萸用,肉蔻還兼補骨脂。
烏梅證
(方見傷寒) 泄瀉多時久未痊,熱寒并作不安然,烏梅丸用偏能治,攻補兼施是秘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