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于《傷寒論》的 50 個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總結(jié)三世紀(jì)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痢疾提綱〕 風(fēng)寒暑濕氣偏傷,飲食起居患未防,痢證釀成須善治,陰陽表里辨宜詳。
當(dāng)歸四逆證
(方見傷寒) 下利曾因外感傷,肢寒厥冷不安康,脈微發(fā)熱真陽敗,須用當(dāng)歸四逆湯。(寒加生姜吳茱萸)
小柴胡證
(方見傷寒) 病因外感利旋成,表里惟驚熱并生,在內(nèi)更兼胸腹痛,小柴胡用患能平。
葛根黃芩黃連甘草湯
(證附) 外感兼逢脈促時,忽生喘汗勢難支,病因挾熱旋成利,葛草芩連用最宜。
抑扶證
飲食起居偶失宜,內(nèi)傷生冷痢成時,要除此證須何法,去濕溫中取效奇。
抑扶煎
樸澤姜陳喜并施,更將甘草補脾宜,豬苓烏藥吳萸用,痢有凝寒大可醫(yī)。
四逆加白芍方
(證附 四逆湯見傷寒) 痛屬陰寒腹內(nèi)攻,四肢厥冷急溫中,治宜姜附兼甘草,白芍加時更有功。
桂枝蓯蓉湯
(證附) 土濕更兼木郁時,速清風(fēng)熱化肝宜,蓯蓉芍藥丹皮用,苓澤陳甘共桂枝。
大承氣證
(方見傷寒) 奇恒痢疾病彌危,噤口旋驚不食時,此證速攻方有救,大承氣用總相宜。
桃花證
(方見傷寒) 脾濕生寒辨要詳,治宜溫里法偏良,桃花湯用多奇效,固脫爭夸是妙方。
白頭翁加阿膠甘草湯
(證附) 秦皮連柏白頭翁,加入膠甘更有功,爭道此方能治痢,消除肝熱不生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