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老年人用藥10注意

    處方勿用成人量

    一般情況下,60~80歲的老年人使用成人劑量的四分之三至五分之四,大于80歲的老年人則使用成人劑量的二分之一。對伴有明顯肝、腎功能不全或其他器官疾病的老年人,要因人而異地調整劑量。老年人用藥的突出特點是,用量小。一般五十歲以后,每增加一歲,即減少百分之一的用藥量,六十歲以后,則要根據(jù)體質、年齡情況,減少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用藥量。應當注意,老年人在服用新藥時,切不可僅憑說明書,而應由醫(yī)生來指導用藥。

    忌多配伍用藥

    老年患者往往用藥品種多,藥物間發(fā)生相互作用而產(chǎn)生不良反應的機會較大。如應用環(huán)丙沙星等喹諾酮類藥物或紅霉素時,可降低機體對茶堿的清除能力,使應用常規(guī)劑量茶堿的患者出現(xiàn)毒性反應;氨基糖甙類抗生素與普魯卡因胺合用時,可增加神經(jīng)肌肉阻滯作用,導致肌無力和呼吸麻痹;口服降血糖藥、抗凝劑與磺胺類藥合用,可致低血糖并使出血加重;大劑量青霉素與氨基甙類抗生素同瓶滴注,可使藥效減低。因此,老年人用藥要抓主要“矛盾”,盡可能減少服用藥物的種類,每次用藥種類越少越好。

    制定合理用藥方案

    老年人與嬰兒有相似之處,即對藥物有高度的敏感性,而對藥物的吸收、代謝、排泄功能卻明顯不足,加上服藥時間較長,很容易發(fā)生不良反應。因此,老年人用藥劑量不宜過大,療程一般7~14日為宜,并用至體溫正常、癥狀及體征消退后3~5日再停藥。長期服藥的老年病人,也要定期進行檢查,視病情發(fā)展和病情穩(wěn)定情況,隨時調整治療方案,不能認為慢性病反正是打打停停,一種方案持續(xù)不變。

    慎用鎮(zhèn)靜、催眠藥

    老年人服用安定、利眠靈、氯丙嗪等鎮(zhèn)靜催眠藥后,個體感應差異很大,久服很容易成癮,而且會造成肝損害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紊亂。如果驟然停藥還會出現(xiàn)頭暈、惡心、肌肉震顫和失眠等癥狀。因此,老年人服用此類藥物時,療程宜短,劑量不宜過大,以免引起各種副作用。老年醫(yī)學主張老年人失眠不宜長期服用鎮(zhèn)靜催眠藥,而用中藥、針灸、理療綜合治療效果較好。對由于精神過度緊張引起的失眠,可采取睡前做一些輕微運動、戶外散步、聽聽輕音樂等方法予以消除。

    嚴格控制感染用藥

    凡發(fā)熱原因不明、無確切細菌感染指征者,不宜隨意應用抗菌藥物。對確診為病毒感染而又沒有并發(fā)細菌感染者,也不宜加用抗菌藥。即使確診為細菌感染,也應盡量選用單一抗菌藥。對多種細菌所致的混合感染、病因未明的嚴重感染、單一藥物不能控制的高重感染等,可聯(lián)合用藥,但要減少藥物的使用劑量,以減輕副作用。同時還要注意藥物相互作用對老年患者的不良影響。

    慎用解熱止痛藥

    老年人容易產(chǎn)生周身不適或慢性疼痛感,因此,許多老年人經(jīng)常長期服用止痛藥。這種濫用止痛藥的做法危害甚大。如長期或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及其復方制劑,極易損傷胃腸道而引起胃出血,同時還可使粒細菌減少。有的老年人因長期腰酸背痛而服用一些民間治療跌打損的草藥,特別是服用一些藥酒,這樣很容易損傷內(nèi)臟器官,切不可隨意使用。

    不宜過量服用維生素

    由于維生素過去叫“維他命”,許多老年人認為維生素既然可保命,何不多吃一點,因此,便每天大把大把地服用。殊不知這樣會吃出病來。維生素類藥物只是起填空補缺的作用,并非能讓機體產(chǎn)生新物質而起到神奇的效果。過量服用維生素類藥物對機體還有副作用。如過量服用維生素能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B12,干擾維生素A的利用,且過剩的維生素C在體內(nèi)轉化為草酸而易形成結石。若大劑量服用維生素C后突然停服,反而會出現(xiàn)壞血病。服用過量的維生素E可致惡心、嘔吐及免疫功能下降,甚至誘發(fā)血栓性靜脈炎等。因此老年人補充維生素以食補為好。

    慎用瀉藥

    老年人經(jīng)常便秘,若長期靠瀉藥導瀉,易造成對藥物的依賴性,還會引起結腸痙攣性便秘,使排便更加困難。長期服用瀉藥還可使鈣和維生素丟失,造成體內(nèi)鈣和維生素缺乏。由此看來,老年人還是少用瀉藥為好,實在需要時,宜使用潤滑性瀉藥,如甘油栓、開塞露等。

    禁用激素

    老年人對激素類藥物較青年人敏感,出現(xiàn)變態(tài)反應的幾率較大。長期服用,副作用發(fā)生率可達40%,其中骨質疏松癥和高血壓是常見的并發(fā)癥。此外,長期使用激素還可誘發(fā)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潛在的感染病灶擴散等。由于老年人多有骨質疏松癥和潛在的感染病灶,所以老年人應當禁用激素。

    講究服藥方法

    進入老年,人的食管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如不注意服藥方法,容易引起藥物性食管炎和潰瘍。調查發(fā)現(xiàn),老年人如果服藥時的飲水量少于80毫升,且服藥后又立即躺下,易導致藥物在食管內(nèi)滯留直至溶化而損傷食道黏膜。因此,老年人在服藥時宜取坐位,并且飲水量不得少于100毫升,對有刺激性的藥物要快速服下。

更多中藥材
  • 龐國明 河南省開封市中醫(yī)院膏方制作好之后,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充分消化吸收是關鍵。對于脾功能不好的人,服用膏方前需要先服用運脾健胃的“開路藥”,如一些經(jīng)典處方六君子湯、平胃散、保和丸等,也可以先進行試探性調補,觀察其服藥后的反應。而對于脾胃功......
  • 王金亮 侯紅霞 山西省平遙縣中醫(yī)院組成 青蒿12克,銀柴胡9克,桔梗9克,黃芩9克,連翹9克,金銀花15克。主治 本方適應于臨床多種發(fā)熱證,如久熱不退、外科術后感染、婦科熱入血室、產(chǎn)后發(fā)熱、妊娠發(fā)熱,或原因不明的發(fā)熱,癥見高熱寒戰(zhàn),寒熱往來......
  • 商本平 張海燕 山東省榮成市人和中心衛(wèi)生院大青龍湯有關條文見于《傷寒論》38、39兩條。38條曰“太陽中風,脈浮緊……”39條曰“傷寒,脈浮緩……”聯(lián)系《傷寒論》1、2、3三條不免使人疑竇重重。太陽中風脈本浮緩,傷寒脈本浮緊,如何又言“太陽......
  • 本期博主:羅大倫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如果受寒,第一時間處理,就不容易變成很嚴重的問題,用溫通經(jīng)絡的中藥泡洗,效果就不錯,還可加上引經(jīng)藥,效果會更好。這些天天氣冷了,轉眼冬天來了,有時候會著涼,會受風,如我們在外面的時間長了,站在風口了,或者穿得......
  • 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是在多種疾病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種嚴重的全身性血栓出血綜合征。其主要特點是凝血,纖溶功能亢進,微循環(huán)障礙,進而引起出血,臟器損傷,血細胞破壞,甚至休克。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病屬中醫(yī)“瘀血證”范疇。病因病機熱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