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雞腎草

    《中藥大辭典》:雞腎草拼音注音Jī Shèn Cǎo別名

    雞腎子、腰子草、雙仁、腎經草(《荊州中草藥》)。

    出處

    《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

    為蘭科植物雞腎草全草。8~9月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林區(qū)向陽山坡。分布湖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塊莖長橢圓形,肉質,白色,常2個,大小不等,具稀須根。莖直立。單葉互生,5~7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有葉鞘抱莖,上面深綠色,下面談綠色。穗狀花序頂生?;ㄐ《埽饷?片淡黃綠色,內面3片白色。

    性味

    甘,溫。

    ①《西藏常用中草藥》:"甘淡,平。"

    ②《荊州中草藥》:"甘。溫。"

    功能主治

    ①《西藏常用中草藥》:"補腎壯陽。治陽萎,疝氣。"

    ②《荊州中草藥》:"治小兒遺尿。"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雞腎草拼音注音Jī Shèn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Redclawed Habenaria出處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狹瓣玉鳳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abenaria stenopetala Lindl.

    采收和儲藏:8-9月采收。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50-1750m的山坡闊葉林緣草叢中或次生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藏。

    原形態(tài)

    狹瓣玉鳳花,多年生草本,高40-90cm。塊莖長圓形或長橢圓形,長2-5cm,肉質白色,具稀須根。莖直立。單葉互生,5-7片;葉片橢圓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9-15cm,寬3-5.5cm,先端漸尖,基部有葉鞘抱莖??偁罨ㄐ蜷L達20cm,花小而密集;花苞片披針形,較尖呈芒狀,常長于花;花??;萼片先端開展,舟狀,先端驟狹成芒狀尖尾,尾彎曲;花瓣線形,小裂片狹鐮刀狀;唇瓣近基部3裂,側裂片鉆狀,中裂片舌狀;距圓筒狀,下垂,與子房等長;柱頭突起2,長圓狀棒形,子房圓柱狀紡綞形,扭曲,連花梗長約1cm。

    歸經

    腎;膀胱經

    性味

    甘;淡;性平

    功能主治

    補腎壯陽。主陽萎;疝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

    各家論述

    1.《西藏常用中草藥》:補腎壯陽。治陽萎,疝氣。

    2.《荊州中草藥》:治小兒遺尿。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國藥典》:巴豆拼音注音Bā Dòu別名雙眼龍、大葉雙眼龍、江子、猛子樹、八百力、芒子英文名FRUCTUS CROTONIS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實,根及葉亦供藥用。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堆置......
  • 《中藥大辭典》:巴豆葉拼音注音Bā Dòu Yè別名雙眼龍葉(《嶺南采藥錄》),大葉雙眼龍葉(《嶺南草藥志))。出處《南寧市藥物志》來源大戟科植物巴豆的葉片,植物形態(tài)詳“巴豆“條。功能主治治瘧疾,瘡癬,跌打損傷,蛇傷。①《嶺南采藥錄):“治......
  • 《中藥大辭典》:巴豆殼拼音注音Bā Dòu Ké別名巴豆皮(《宣明論》)。出處《綱目》來源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種皮。植物形態(tài)詳“巴豆“條。功能主治①《綱目》:“消積滯,止瀉痢?!阿凇侗静菰傩隆罚骸皻⑾x,敗毒。破瘰疬痰核?!皬头街螢a痢:巴豆皮、......
  • 《中藥大辭典》:巴豆樹根拼音注音Bā Dòu Shù Gēn別名大葉雙眼龍根、擋蛇劍、獨行千里(《嶺南草藥志》)。出處《綱目》來源大戟科植物巴豆的根莖,植物形態(tài)詳“巴豆“條。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性味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
  • 《中藥大辭典》:巴豆油拼音注音Bā Dòu Yóu出處《綱目》來源為大戟科植物巴豆種仁中的脂肪油。植物形態(tài)詳“巴豆“條。性狀為黃色或黃褐色液體,有粘稠性,透明,微具螢光。有辛灼的香氣。性味辛,熱,有毒。功能主治①《綱目》:“治中風痰厥,氣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