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西方子明堂灸經(jīng)》 脊中第三行十四穴

    作者: 不詳

    在第二椎下附項內(nèi)廉兩旁各三寸。灸五壯。正坐取之。主背痛引頷,引頭,肩背拘急,風(fēng)冷客于腠,頸項強(qiáng)痛,不得回顧,風(fēng)勞,臂肘不仁。

    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三寸宛宛中,正坐取之。灸七壯。主咳逆上氣,肺寒熱,呼吸不得臥,嘔沫,喘,氣相追逐,背胛悶無力,勞損委黃。五尸走疰,項強(qiáng)不得回顧。

    其取穴法有孫思邈、王唯一、石用之、葉善、潘琪、僧仲之,或用鉤股,或抱栲栳,或坐或臥,或立或起,或坐而仰手曲肘,或坐而伸臂,或揣椎骨定高下,或量臍心,或量命門,或坐點坐灸,各有所長,終而終未明大法。以予平昔用此數(shù),十取十,百取百,一一無差者。

    各各取之,按其穴須得病患中指麻木,則灸無不取效。其要法,在第四椎下、第五椎上,各去脊三寸宛宛中,此穴無所不治。主羸瘦虛損,夢中失精,上氣咳逆,狂惑。此二穴各一處六百壯,多至一千壯。當(dāng)覺下氣礱礱然如流水狀,當(dāng)有所下出,若無停痰宿疾,則無所下。

    灸訖后,令人陽氣康強(qiáng)。

    在第五椎下兩旁各三寸陷中,正坐取之。灸五壯。主肩痛,胸腹?jié)M,灑淅。及脊強(qiáng)急,

    在肩膊內(nèi)廉,第六椎兩旁三寸,其穴抱肘取之。灸二七壯至一百止。主溫瘧、寒瘧、病肩背痛,悶,氣滿腹脹,氣,肩背寒,痙,肩甲內(nèi)廉痛,腋拘攣,暴脈急,脅痛,熱病汗不出,目眩鼻衄,喘逆不得俯仰,風(fēng)瘧,小兒食晦頭痛。及五心熱,瘧久不愈,胸中氣咽,勞損虛乏,不得睡,咳逆上氣。

    在第七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灸五壯。主背痛惡寒,脊強(qiáng),俯仰難,食不下,嘔噦多

    在第九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灸三壯。主食飲不下,腹中雷鳴,大便不節(jié),赤黃,嘔

    在第十椎兩旁各三寸,正坐取之。灸三壯。主食不下,腹中雷鳴,大小便不節(jié),黃水,小便黃,腸鳴泄注,消渴,身熱面黃,怠墮,目黃,不嗜食。

    在第十一椎兩旁各三寸,正坐取之。灸三壯,五十壯至一百壯止。主腹?jié)M虛脹,大便泄滑,消渴,面黃,嗜飲,目赤。

    在第十二椎下各三寸。灸三壯。主腹內(nèi)虛脹,水食不消,惡寒,不能俯仰,水腫、臚脹,食飲不下。

    在第十三椎下兩旁各三寸,與鳩尾相直。灸三十壯。主心下大堅,婦人乳余疾。

    在第十四椎下兩旁各三寸,正坐取之。灸三壯。主腰脊痛急,食不消,腹中堅急,陰痛下腫,并療之脊強(qiáng),兩脊急痛,失精,小便淋瀝。

    在第十九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伏而取之。灸三壯。主腰脊痛急,食不消,腹內(nèi)堅急,陰痛下腫。并療之惡氣,腰背卒痛。

    在第二十一椎下兩旁各三寸,伏而取之。灸三壯。主腰痛不能俯仰,小便赤黃,尻重不能舉,五痔發(fā)腫。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