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丁香五套丸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四:丁香五套丸別名

    五套丸(《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

    處方

    南星(每個切作十?dāng)?shù)塊。同半夏先用水浸三日,每日易水,次用白礬60克,研碎,調(diào)人水內(nèi),再浸三日,洗凈,焙干)半夏(切破)各60克 干姜(炮)白術(shù) 良姜 茯苓各30克 丁香(不見火)木香 青皮 陳皮(去白)各15克

    制法

    上藥研為細(xì)末。另用神曲30克,大麥蘗60克,同研取末,打糊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溫中祛寒,消飲化食。主脾胃虛弱,痰飲內(nèi)停,聚于胸膈,頭目昏眩,胸膈脹滿,咳嗽氣急,嘔吐腹疼;或伏于中脘,臂疼不舉,腰腿沉重,脘腹虛滿,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溫熟水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四《局方》卷四(淳(衤右)新添方):丁香五套丸別名

    五套丸

    處方

    南星(每個切作10數(shù)塊,同半夏先用水浸3日,每日易水,次用白礬2兩,研碎,調(diào)入水內(nèi),再浸3日,洗凈,焙干)2兩,半夏(切破)2兩,干姜(炮)1兩,白術(shù)1兩,良姜1兩,茯苓1兩,青皮半兩,丁香(不見火)半兩,木香半兩,陳皮(去白)半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用神曲1兩,大麥糵2兩,同研取末,打糊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溫脾胃,去宿冷,消留滯,化飲食,辟霧露風(fēng)冷,山嵐障癘,不正非時之氣。主胃氣虛弱,三焦痞塞,不能宣行水谷,故為痰飲,結(jié)聚胸膈之間,頭目昏眩,胸膈脹滿,咳嗽氣急,嘔吐腹疼;或伏于中脘,則臂疼不舉,腰腿沉重;或久而不散,流入于脾,脾惡濕,得水則脹,脹則不能消化水谷,腹中虛滿而不食,酒痹停飲,痰水不消,屢服湯藥不能作效者。

    用法用量

    五套丸(《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

    摘錄《局方》卷四(淳(衤右)新添方)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羌活2兩,藁本2兩,防風(fēng)2兩,肉桂(夏勿用,秋冬用)3兩,白術(shù)(土炒)3兩,當(dāng)歸3兩,黃耆(炙)3兩,柴胡3兩,人參1兩,熟地1兩,川芎1兩,細(xì)辛6錢,白芍(炒)5錢,紅花5錢,獨(dú)活2兩半,附子(炮,去皮臍)2兩半,甘草(炙)2兩半,桃......
  • 處方杏仁皮炭3錢,赤石脂炭2錢半,雞冠花炭8錢,牡蠣粉3錢,貫眾炭4錢,香附炭8錢,當(dāng)歸炭6錢,木耳炭4錢。制法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崩漏。用法用量每服3錢,黃酒送下。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呼和浩特方)......
  • 組成生地黃(15克)、白芍(9克)、黃芩(9克)、黃連(6克)、牡丹皮(9克)、焦山梔(9克)、蓮須(9克)、地榆(12克)、牡蠣(30克)、甘草(9克)。用法水煎服。功效清熱止血。主治主治婦女血崩、景多色紅,口燥唇焦等,舌紅,苔黃,脈弦細(xì)......
  • 處方香附(醋制)6錢,野黨參(去蘆)6錢,焦枳殼4錢,陳皮6錢,當(dāng)歸6錢,棕板炭8錢,生地8錢,蓮房炭6錢,生白芍6錢,貫眾炭6錢,茜草4錢,丹皮炭6錢,血余炭4錢,甘草3錢,焦梔子4錢,杏仁皮炭5錢,焦廣木香3錢。制法上為細(xì)末,涼開水泛為......
  •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巴戟丸處方巴戟30克 天門冬45克(去心;焙)五味子22.5克 肉蓯蓉30克(酒浸,刮去粗皮,炙干)柏子仁22.5克 牛膝22.5克(去苗)菟絲子30克(酒浸一宿,焙干,別研為末)遠(yuǎn)志22.5克(去心)石斛2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