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高粱條螟[成蟲名]、高粱鉆心蟲
昆蟲綱鱗翅目螟蛾科高粱條螟Diatraea venosata (Walker),以幼蟲入藥。
東北各地。
涼血,解毒。主治便血。
0.5~1錢。
《東北動物藥》
為螟蛾科動物高梁條螟的幼蟲。尋找有蟲口的陳舊秫秸,劈開取蟲,鮮用或曬干。
分布東北、華北、華東及廣東、廣西等地。
成蟲體長1.2~1.4厘米,展翅2.4~3.4厘米。頭、胸部背面灰黃色,腹部黃白色。前翅灰黃色,翅外方右多數暗褐色條紋,外緣翅脈間有7個小黑點。后翅銀白色。幼蟲體長2~2厘米,頭棕褐色,前胸硬皮板及末節(jié)硬皮板淡黃褐色,胸腹部其余各節(jié)淡黃色或黃褐色,背面有淡紫色縱紋4條,各節(jié)近前緣有黑褐色斑紋4個,近后緣有2個。
寄主為高梁,玉米、粟、麻、甘蔗等。幼蟲在寄主莖稈內越冬。
涼血、解毒。治便血。
內服:煎湯,0.5~1錢。
出自《東北動物藥》
藥材基源:為螟蛾科動物高梁條螟的幼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roceras venosata Walker
采收和儲藏:尋找有蟲口的陳舊秫秸,劈開取蟲,鮮用,或用沸水燙死,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寄主為高梁、玉米、粟、麻甘蔗等。幼蟲在寄生主戲稈內越冬。
資源分布: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
高梁條螟,成蟲體長1.2-1.4cm,展翅2.4-3.4cm。頭、胸部背面灰黃色,腹部黃白色,前翹灰黃色,翅外方有多數暗褐色條紋,外緣翅脈間有7個小黑點,后翅銀白色。幼蟲體長2-3cm。頭棕褐色,前胸硬皮板及末節(jié)硬皮板淡黃褐色,胸腹部其余各節(jié)淡黃色或黃褐色,背面有淡紫色縱紋4條,各節(jié)近前緣有黑褐色斑紋4個,近后緣有2個。
涼血止血
咸;寒
涼血;解毒。主血熱便血
內服:煎湯,1.5-3g,或5-10條。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高粱條螟[成蟲名]、高粱鉆心蟲
來源昆蟲綱鱗翅目螟蛾科高粱條螟Diatraea venosata (Walker),以幼蟲入藥。
生境分布東北各地。
功能主治涼血,解毒。主治便血。
用法用量0.5~1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鉆稈蟲拼音注音Zuàn Gǎn Chónɡ出處《東北動物藥》
來源為螟蛾科動物高梁條螟的幼蟲。尋找有蟲口的陳舊秫秸,劈開取蟲,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分布東北、華北、華東及廣東、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成蟲體長1.2~1.4厘米,展翅2.4~3.4厘米。頭、胸部背面灰黃色,腹部黃白色。前翅灰黃色,翅外方右多數暗褐色條紋,外緣翅脈間有7個小黑點。后翅銀白色。幼蟲體長2~2厘米,頭棕褐色,前胸硬皮板及末節(jié)硬皮板淡黃褐色,胸腹部其余各節(jié)淡黃色或黃褐色,背面有淡紫色縱紋4條,各節(jié)近前緣有黑褐色斑紋4個,近后緣有2個。
寄主為高梁,玉米、粟、麻、甘蔗等。幼蟲在寄主莖稈內越冬。
功能主治涼血、解毒。治便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鉆稈蟲拼音注音Zuàn Gǎn Chónɡ英文名grain insect出處出自《東北動物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螟蛾科動物高梁條螟的幼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roceras venosata Walker
采收和儲藏:尋找有蟲口的陳舊秫秸,劈開取蟲,鮮用,或用沸水燙死,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寄主為高梁、玉米、粟、麻甘蔗等。幼蟲在寄生主戲稈內越冬。
資源分布: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
原形態(tài)高梁條螟,成蟲體長1.2-1.4cm,展翅2.4-3.4cm。頭、胸部背面灰黃色,腹部黃白色,前翹灰黃色,翅外方有多數暗褐色條紋,外緣翅脈間有7個小黑點,后翅銀白色。幼蟲體長2-3cm。頭棕褐色,前胸硬皮板及末節(jié)硬皮板淡黃褐色,胸腹部其余各節(jié)淡黃色或黃褐色,背面有淡紫色縱紋4條,各節(jié)近前緣有黑褐色斑紋4個,近后緣有2個。
歸經涼血止血
性味咸;寒
功能主治涼血;解毒。主血熱便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g,或5-10條。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