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西方子明堂灸經(jīng)》 足陽明胃經(jīng)十五穴

    作者: 不詳

    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灸一壯。主鼻不利,涕黃,齲齒,喉痹,哽咽,寒熱,脛寒,不得臥,好驚,寒瘧,不嗜食,惡寒,心痛脹滿,不得息,熱病汗不出,吐舌戾頸,喜驚,尸厥,口噤氣絕,狀如中惡,面腫惡風(fēng),鼻不利。

    在足大指次指外間,陷者中。灸三壯。主四肢厥逆,僻噤,齒齲痛,腹脹滿不得息,不嗜食,喜頻伸,數(shù)欠,惡聞人音,振寒,咽中痛,口。

    在足大指次指外間,本節(jié)后,去內(nèi)庭二寸。灸三壯。主胸脅支滿,腹大滿,喜噫,腸鳴而痛,面目癰腫,浮腫水病,熱病汗不出,振寒瘧疾。

    在足跗上五寸骨間,去陷谷三寸(原注∶一云二寸)。灸三壯。主面浮腫,足痿,失履不收。

    歌,棄衣而走,齒齲痛。

    在沖陽后一寸半。灸三壯。主口齒痛,膝股腫,酸,轉(zhuǎn)筋,霍亂,頭風(fēng),面目赤,癲疾,癲疾煩悲。

    在外踝上八寸。灸三壯。主頭痛。寒熱,汗出不惡寒,大小便澀難。主胸痛如刺,腹若刀切痛,四肢腫,身濕,不能食;狂妄行,登高而歌,棄衣而走;厥逆,足卒青,痛如刺;煩心狂見鬼,好笑;卒面、四肢腫,喉痹不能言,面浮腫。

    在上廉下三寸。又名巨虛。灸三壯。主小腹痛,飧泄,次指間痛,唇干,涎出不覺,狂言非胸、脅,少腹痛,暴驚狂,女子乳癰,喉痹,痛,足跗不收。

    在下廉上一寸。(灸三壯。)主脛寒不得臥,足下熱,不能久立,膝酸,寒痛,足緩,履不收,濕痹。

    在三里下三寸。舉足取之。灸三壯。主臟氣不足,偏風(fēng),腿,手足不仁,小便難、黃,風(fēng)水,膝腫,食泄,腹脅支滿,走俠臍,腹痛,食不化,喘息不能行。

    在膝下三寸,骨外。灸三壯。主喉痹不能言,脅中暴逆,腹脹滿不得息,咳嗽多唾。

    主肘胸腹中瘀血,水腫,腹脹,陰氣不足,小腹堅;熱病汗不出,喜嘔,口苦壯熱,身反折,口噤鼓頷;腰痛不可以顧,視而有所見,喜悲,上下求之,口僻,乳腫,目不明,胃氣不足,惡聞食臭,久泄利,食不化,脅下注滿,膝痿;寒熱中,消谷善饑,腹熱身煩,狂言,乳癰,狂歌妄笑,恐怒大罵;霍亂,遺尿,失氣,陽厥,凄凄惡寒,頭眩,小便不利,食氣、水氣蠱毒癖,四肢腫滿,五勞羸瘦,七傷虛乏。凡此等疾,皆灸之,多至五百壯,少至二、三百壯。

    在膝臏下,上俠解大筋中。主膝中痛不仁,難跪起;膝臏癰,潰者不可治,不潰者可療。

    在膝上二寸兩筋間(原注∶或云三寸)。灸三壯。主筋攣,膝不得屈伸,不可以行。主大驚,乳痛,寒痹。

    在膝上三寸,伏兔下,陷者宛宛中。舉足取之。不可灸(原注∶又名陰鼎)。主腹中滿,痿厥少氣,腰痛不可以顧。主膝上伏兔中寒,寒疝,小腹痛,力痿氣少,腰如冰水。

    在膝上六寸。不灸。

    在膝上伏兔后交分中(灸三壯)。主黃膽,膝寒不仁,痿痹,不得屈伸,厥股內(nèi)筋絡(luò)急。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