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幼兒急疹,古稱“奶麻”、“奶疹”。是嬰幼兒期一種由病毒(風(fēng)熱時邪)引起的較輕型急性傳染病。冬春多見。臨床表現(xiàn)為高熱驟起,3~4天后熱退出疹,疹為玫瑰色小丘疹,小如針尖。先見于軀干,很快擴及全身,壓之褪色,無癢感,1~2天內(nèi)消退。治宜疏風(fēng)清熱,涼血解毒。
(一)
處方:滑石50克,紫草30克。
用法:共研細(xì)末,撒敷患處,每日1~2次。
(二)
處方:甘蔗皮30克,梨皮10克。
用法:水煎,分2~3次服完,每日2次。
(三)
處方:浮萍50克,荊芥6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洗患處,每日1次。
(四)
處方:葦葉6克,紫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五)
處方:芝麻葉60克,大棗10個。
用法:水煎,洗患處,每日1~2次。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編。原六十卷。經(jīng)王孟英新增重編為三十六卷。 分 345 門,集錄清以前歷代名醫(yī)的驗案,包括臨床各科,尤以溫?zé)岵「怀?。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語。
《血證論》(公元 1885 年)清.唐宗海(容川)著。八卷。闡述氣血關(guān)系,血證的病機及其療法,極有心得。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幼兒急疹,古稱“奶麻”、“奶疹”。是嬰幼兒期一種由病毒(風(fēng)熱時邪)引起的較輕型急性傳染病。冬春多見。臨床表現(xiàn)為高熱驟起,3~4天后熱退出疹,疹為玫瑰色小丘疹,小如針尖。先見于軀干,很快擴及全身,壓之褪色,無癢感,1~2天內(nèi)消退。治宜疏風(fēng)清熱,涼血解毒。
(一)
處方:滑石50克,紫草30克。
用法:共研細(xì)末,撒敷患處,每日1~2次。
(二)
處方:甘蔗皮30克,梨皮10克。
用法:水煎,分2~3次服完,每日2次。
(三)
處方:浮萍50克,荊芥6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洗患處,每日1次。
(四)
處方:葦葉6克,紫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五)
處方:芝麻葉60克,大棗10個。
用法:水煎,洗患處,每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