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土人參葉

    《中藥大辭典》:土人參葉拼音注音Tǔ Rén Shēn Yè出處

    《福建中草藥》

    來源

    為馬齒莧科植物櫨蘭

    原形態(tài)

    植物形態(tài)詳"土人參"條。

    性味

    微甘,平。

    功能主治

    通乳汁,消腫毒。

    復方

    ①治乳汁稀少:鮮土人參葉,用油炒當菜食。

    ②治癰疔:鮮土人參葉,和紅糖搗爛敷患處。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土人參葉拼音注音Tǔ Rén Shēn Yè出處

    出自《福建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齒莧科植物櫨蘭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alinum Paniclatum( Jacq·) Gaertn.[T.patens(Jacq)Willd.]

    采收和儲藏:夏、秋二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田野、路邊、墻腳石旁、山坡溝邊等服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達60cm,肉質(zhì),無毛。主根粗壯有分枝,外表棕褐色。莖直立,有分枝,圓柱形,基部稍木質(zhì)化。葉互生;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5-7cm,寬2.5-3.5cm,先端漸尖或鈍圓,全緣,基部漸狹而成短柄。圓錐花序頂生或側(cè)生;二歧狀分枝,小枝及花?;烤甙换ㄐ尚?,淡紫紅色,直徑約6mm;萼片2,早落;花瓣5,倒卵形或橢圓形;雄蕊10枚以上;子房球形,花柱線形,柱頭3深裂,先端外展而微彎。蒴果近球形,直徑約4mm,3瓣裂,熟時灰褐色。種子多數(shù),細小,扁圓形,黑色有光澤,表面具細腺點?;ㄆ?-7日期9-10月。

    性狀

    性狀鑒別 葉多皺縮破碎,墨綠色至黑棕色。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卵形或倒卵狀技針形,長5-10cm,寬2.5-4.5cm,全緣,表面光滑。鮮品肉質(zhì),翠綠色。氣微,味淡。

    顯微鑒別 葉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葉肉組織無明顯分化,細胞含草酸鈣簇晶,直徑約40μm。主脈維管束外韌型。

    粉末特征:墨綠色。①葉上、下表皮細胞均為不規(guī)則形,氣孔平軸式,以下表皮為多。②導管多為螺紋、環(huán)紋,直徑12-20μm。③草酸鈣簇晶,直徑20-40μm。④淀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約4μm,層紋、臍點均不明顯;復粒少數(shù),由2-3分粒組成。

    性味

    甘;性平

    功能主治

    通乳汁;消腫毒。主乳汁不足;癰腫疔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復方

    1.治乳汁稀少:鮮土人參葉,用油炒當菜食。2.治癰療:鮮土人參葉,和紅糖搗爛敷患處。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uí Huā Hú Zhī Zǐ別名馬掃帚來源豆科垂花胡枝子Lespedeza penduliflora (Oudemann) Nakai ssp. cathayana Hsu et All.,以花、根、根皮入藥。生境分布浙江。......
  • 拼音注音Chuí Huā Xiānɡ Rú別名大黃藥、大黑頭草來源唇形科香薷屬植物垂花香薷Elsholtzia penduliflora W. W. Smith,以全草入藥。夏季采集,洗凈曬干或鮮用。性味辛,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截瘧。用于......
  • 《全國中草藥匯編》:寸節(jié)七拼音注音Cùn Jié Qī別名大鏵頭草、大葉堇菜來源為堇菜科堇菜屬植物大葉堇菜Viola diamantiaca Nakai,以全草入藥。夏末采收,洗凈,曬干。性味辛、苦,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血。用于瘡癤腫毒......
  • 《中藥大辭典》:寸金草拼音注音Cùn Jīn Cǎo出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來源為唇形科植物寸金草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于荒地、路邊。分布于云南、四川、貴州等地。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約33厘米。根叢生,長約10~12厘米。莖......
  • 拼音注音Chónɡ Shù Jué英文名Harland's Chien Fern出處始載于《植物分類學報》。來源藥材基源:為烏毛蕨科植物崇澍蕨的根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ienioperis harlandii (H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