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土大香
《四川中藥志》
為木蘭科植物紅茴香或云南茴香的果實。10~11月采摘,除去果柄、枝梗,曬干。
產(chǎn)四川。
①紅茴香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7米。樹干灰色,幼枝綠色。單葉互生,革質(zhì),橢圓狀披針形或長方披針形,長11~17厘米,寬2.5~5厘米,先端尖尾狀或銳尖,基部楔形,全緣,葉面深綠色,背面淺綠色;柄長2厘米?;ㄒ干?,花梗長2~3厘米,基部具小苞片1對;萼片3,三角狀卵形,較小,淡綠色常帶紅色;花瓣紅色,闊卵形或長方卵形,共有18瓣,數(shù)輪,愈在內(nèi)者形愈小;雄蕊多數(shù);心皮多數(shù),一般為8~13個。蓇葖果星芒狀排列,木質(zhì),紫棕色,先端喙?fàn)钔怀?,微上曲,星狀體徑約2.5~3厘米。種子腎形,堅硬有光澤,黃色或橄欖棕色?;ㄆ?月。果熟期9月。
生于山地密林中。分布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②云南茴香
與上種相似,惟花近白色,花被無萼、瓣之分;雄蕊尖頂;菁莢較上種長而大。生于山區(qū)林中。
干燥果實,由10~13個左右呈星狀排列的蓇葖果集結(jié)而成,著生于同一中軸上,下方有一短果柄,但多數(shù)脫落。蓇葖果呈闊披針形,末端彎曲成鷹爪狀,長約1~1.8厘米,寬6~8毫米,厚2~4毫米,上面開裂,露出種子1粒;果皮外表棕褐色,皺縮,內(nèi)表面淡黃棕色,平滑有光澤。種子扁卵圓形,長約6毫米,表面棕黃色,光亮,較平截的一端有種臍,另一端有合點,邊緣的一側(cè)有一條細窄的種脊;種皮質(zhì)脆,種仁白色。氣香,味甜而帶麻辣。以個大、飽滿、色澤鮮亮、氣香者為佳。
性溫,味甘,無毒。
陰虛內(nèi)熱者禁用。
鎮(zhèn)嘔,行氣止痛。治胃寒作吐,膀胱疝氣及胸前脹痛。
內(nèi)服:煎湯,2~3錢。
①治胃寒作吐:土八角、白蔻、木香、丁香,煎服。
②治膀胱疝氣:土八角、胡蘆巴、川烏、土巴戟、川楝子、吳萸,煎服。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土大香
出處《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木蘭科植物紅茴香或云南茴香的果實。10~11月采摘,除去果柄、枝梗,曬干。
生境分布產(chǎn)四川。
原形態(tài)①紅茴香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7米。樹干灰色,幼枝綠色。單葉互生,革質(zhì),橢圓狀披針形或長方披針形,長11~17厘米,寬2.5~5厘米,先端尖尾狀或銳尖,基部楔形,全緣,葉面深綠色,背面淺綠色;柄長2厘米?;ㄒ干?,花梗長2~3厘米,基部具小苞片1對;萼片3,三角狀卵形,較小,淡綠色常帶紅色;花瓣紅色,闊卵形或長方卵形,共有18瓣,數(shù)輪,愈在內(nèi)者形愈小;雄蕊多數(shù);心皮多數(shù),一般為8~13個。蓇葖果星芒狀排列,木質(zhì),紫棕色,先端喙?fàn)钔怀?,微上曲,星狀體徑約2.5~3厘米。種子腎形,堅硬有光澤,黃色或橄欖棕色?;ㄆ?月。果熟期9月。
生于山地密林中。分布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②云南茴香
與上種相似,惟花近白色,花被無萼、瓣之分;雄蕊尖頂;菁莢較上種長而大。生于山區(qū)林中。
性狀干燥果實,由10~13個左右呈星狀排列的蓇葖果集結(jié)而成,著生于同一中軸上,下方有一短果柄,但多數(shù)脫落。蓇葖果呈闊披針形,末端彎曲成鷹爪狀,長約1~1.8厘米,寬6~8毫米,厚2~4毫米,上面開裂,露出種子1粒;果皮外表棕褐色,皺縮,內(nèi)表面淡黃棕色,平滑有光澤。種子扁卵圓形,長約6毫米,表面棕黃色,光亮,較平截的一端有種臍,另一端有合點,邊緣的一側(cè)有一條細窄的種脊;種皮質(zhì)脆,種仁白色。氣香,味甜而帶麻辣。以個大、飽滿、色澤鮮亮、氣香者為佳。
性味性溫,味甘,無毒。
注意陰虛內(nèi)熱者禁用。
功能主治鎮(zhèn)嘔,行氣止痛。治胃寒作吐,膀胱疝氣及胸前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
復(fù)方①治胃寒作吐:土八角、白蔻、木香、丁香,煎服。
②治膀胱疝氣:土八角、胡蘆巴、川烏、土巴戟、川楝子、吳萸,煎服。
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