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土八角

    拼音注音Tǔ Bā Jiǎo別名

    土大香

    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木蘭科植物紅茴香云南茴香果實。10~11月采摘,除去果柄、枝梗,曬干。

    生境分布

    產(chǎn)四川。

    原形態(tài)

    ①紅茴香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7米。樹干灰色,幼枝綠色。單葉互生,革質(zhì),橢圓狀披針形或長方披針形,長11~17厘米,寬2.5~5厘米,先端尖尾狀或銳尖,基部楔形,全緣,葉面深綠色,背面淺綠色;柄長2厘米?;ㄒ干?,花梗長2~3厘米,基部具小苞片1對;萼片3,三角狀卵形,較小,淡綠色常帶紅色;花瓣紅色,闊卵形或長方卵形,共有18瓣,數(shù)輪,愈在內(nèi)者形愈小;雄蕊多數(shù);心皮多數(shù),一般為8~13個。蓇葖果星芒狀排列,木質(zhì),紫棕色,先端喙?fàn)钔怀?,微上曲,星狀體徑約2.5~3厘米。種子腎形,堅硬有光澤,黃色或橄欖棕色?;ㄆ?月。果熟期9月。

    生于山地密林中。分布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②云南茴香

    與上種相似,惟花近白色,花被無萼、瓣之分;雄蕊尖頂;菁莢較上種長而大。生于山區(qū)林中。

    性狀

    干燥果實,由10~13個左右呈星狀排列的蓇葖果集結(jié)而成,著生于同一中軸上,下方有一短果柄,但多數(shù)脫落。蓇葖果呈闊披針形,末端彎曲成鷹爪狀,長約1~1.8厘米,寬6~8毫米,厚2~4毫米,上面開裂,露出種子1粒;果皮外表棕褐色,皺縮,內(nèi)表面淡黃棕色,平滑有光澤。種子扁卵圓形,長約6毫米,表面棕黃色,光亮,較平截的一端有種臍,另一端有合點,邊緣的一側(cè)有一條細窄的種脊;種皮質(zhì)脆,種仁白色。氣香,味甜而帶麻辣。以個大、飽滿、色澤鮮亮、氣香者為佳。

    性味

    性溫,味甘,無毒。

    注意

    陰虛內(nèi)熱者禁用。

    功能主治

    鎮(zhèn)嘔,行氣止痛。治胃寒作吐,膀胱疝氣及胸前脹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3錢。

    復(fù)方

    ①治胃寒作吐:土八角、白蔻、木香、丁香,煎服。

    ②治膀胱疝氣:土八角、胡蘆巴、川烏、土巴戟、川楝子、吳萸,煎服。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叢枝蓼拼音注音Cónɡ Zhī Liǎo別名水紅辣蓼、辣蓼(《全展選編·傳染病》)。出處《全展選編·內(nèi)科》來源為蓼科植物叢枝蓼的全草。生境分布生于溪邊或陰濕處。分布我國南北各地。原形態(tài)叢枝蓼,又名:簇蓼。平臥或斜生草本,高3......
  • 拼音注音Cónɡ Máo Rónɡ別名鐵牛入石、竹葉牛奶仔、母豬精、細葉牛奶樹、石榕、奶汁草來源??茀裁臚icus comata Hand.-Mazz.,以根入藥。生境分布福建、廣東、貴州。性味甘、微辛,溫。功能主治祛風(fēng)行氣,健脾利濕。主......
  • 《中藥大辭典》:叢毛榕根拼音注音Cónɡ Máo Rónɡ Gēn別名鐵牛入石、竹葉牛奶仔、小葉鉆石風(fēng)、奶汁草(《福建中草藥》)。出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來源為??浦参飬裁诺母?。生境分布生于山林陰處。分布貴州、廣西、福建、浙江等地。原形態(tài)......
  • 拼音注音Chuàn Zhū ěr Yè Tái別名列胞耳葉苔、地蓬草、樹青苔來源藥材基源:為耳葉苔科植物串珠耳葉苔的植物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rullania tamarisci(L.)Dum.subsp.moniliata(Reinw......
  • 拼音注音Chuàn Línɡ別名萬年、小羊芋。來源藥材基源:為鳳仙花科植物塊節(jié)風(fēng)仙花莖基部膨大的節(jié)。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mpatiens pinfanens Hook.f.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取下基部莖節(jié)的膨大部分,洗凈,鮮用或曬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