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術價值:
集我國16世紀之前藥學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本草經(jīng)》基礎上進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術價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仙方活命飲此方治一切癰疽,不論陰陽瘡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潰,化膿生肌,散瘀消腫,乃瘡癰之圣藥,誠外科之首方也,故名之曰“仙方活命飲”。
穿山甲(炒,三大片) 皂刺(五分) 歸尾(一錢五分) 甘草節(jié)(一錢) 金銀花(二錢)赤芍藥(五分) 乳香(五分) 沒藥(五分) 花粉(一錢) 防風(七分) 貝母(一錢)白芷(一錢) 陳皮(一錢五分)
上十三味,好酒煎服,恣飲盡醉。
【方歌】仙方活命飲平劑,瘡毒癰疽俱可醫(yī),未成即消疼腫去,已成膿化立生肌。穿山皂刺當歸尾,草節(jié)金銀赤芍宜,乳沒天花防貝芷,陳皮好酒共煎之。
神授衛(wèi)生湯此方治癰疽發(fā)背,疔瘡對口,一切丹瘤惡毒諸證。服之宣熱散風,行瘀活血,消腫解毒,疏通臟腑,乃表里兩實之劑,功效甚速。
皂角刺(一錢) 防風(六分) 羌活(八分) 白芷(六分) 穿山甲(炒,六分)連翹(六分) 歸尾(一錢) 乳香(五分) 沉香(六分) 金銀花(一錢) 石決明(六分) 天花粉(一錢) 甘草節(jié)(一錢) 紅花(六分) 大黃(酒拌,炒,二錢)
上十五味,水二碗,煎八分。病在上部,先飲酒一杯后服藥;病在下部,先服藥,后飲酒一杯,以行藥力。
如氣虛便利者,不用大黃。
【方歌】神授衛(wèi)生表里劑,癰疽諸瘡惡毒良,行瘀活血兼消腫,表里疏通實劑方。皂刺防風羌芷甲,連翹歸尾乳沉香,金銀石決天花粉,甘草紅花共大黃。
清熱消風散此方治癰疽瘡腫,已成未成之際,無表無里,故外不惡寒,內不便秘,惟紅腫 痛,高腫有頭者,宜服此藥以和解之也。
皂角刺(一錢) 防風(五分) 陳皮(一錢) 連翹(去心,一錢) 花粉(五分)柴胡(一錢) 黃芩(五分) 川芎(五分) 白芍(五分) 甘草(五分) 當歸(五分) 黃(一錢) 金銀花(五分) 蒼術(炒,一錢) 紅花(一錢)
上十五味,水二盅,煎八分,食遠服。
【方歌】清熱消風無表里,癰疽諸毒和解方,皂刺防風陳翹粉,柴芩芎芍草 當,銀花蒼術紅花入,婦女還加香附良。
若婦人加香附子,用童便炒。
乳香黃 散此方治癰疽發(fā)背諸毒,疔瘡疼痛不可忍者,乃氣虛不勝毒之故也。服之未成即消,已成即潰,不用刀砭,惡肉自脫。并治打撲損傷,筋骨疼痛之證。
當歸(一錢) 白芍(炒,一錢) 人參(一錢) 生黃 (一錢) 川芎(一錢) 熟地(一錢)乳香(五分) 沒藥(五分) 陳皮(一錢) 粟殼(去筋膜,蜜炙,一錢) 甘草節(jié)(一錢)
上水二盅,煎八分,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方歌】乳香黃 治氣弱,癰疽諸毒痛難當,未成即消已成潰,歸芍參 芎地黃,乳沒粟陳甘草節(jié),更醫(yī)打撲筋骨傷。
內疏黃連湯此方治癰疽陽毒在里,火熱發(fā)狂發(fā)熱,二便秘澀,煩躁嘔噦,舌干口渴飲冷等證,六脈沉數(shù)有力者,急宜服之,以除里熱。
山梔(一錢) 連翹(一錢) 薄荷(一錢) 甘草(五分) 黃芩(一錢) 黃連(一錢)桔梗(一錢) 大黃(二錢) 當歸(一錢) 白芍(炒,一錢) 木香(一錢) 檳榔(一錢)
上水二茶盅,煎八分,食前服,加蜜二匙亦可。
【方歌】內疏黃連瀉里熱,癰瘡毒火陽盛狂,腫硬發(fā)熱二便秘,煩躁干嘔渴飲涼,梔翹薄草芩連桔,大黃歸芍木檳榔。
回陽三建湯此方治癰疽發(fā)背初起,不疼不腫,不紅不熱,堅如頑石,硬若牛皮,體倦身涼,脈息遲細,色似土朱,粟頂多孔,孔孔流血,根腳平散,軟陷無膿,皮不作腐,頭溫足涼者,并急服之。
人參(一錢) 附子(一錢) 當歸(一錢) 川芎(一錢) 甘草(五分) 茯苓(一錢)生黃 (一錢) 枸杞(一錢) 紅花(五分) 紫草(五分) 獨活(五分) 陳皮(一錢)蒼術(炒,五分) 濃樸(炒,五分) 木香(五分) 山萸肉(一錢)
上十六味,加煨姜三片,皂角樹根上白皮二錢,水二碗,煎八分,入酒一杯,隨病上下,食前后服之。用棉帛覆蓋瘡上,常令溫暖,不得大開瘡孔,走泄元氣為要。
【方歌】回陽三建治陰疽,體倦身涼脈細遲,不腫不疼不紅熱,堅如頑石硬如皮,根平軟陷無膿腐,參附歸芎草茯 ,枸杞紅花與紫草,獨陳蒼樸木山萸。
竹葉黃 湯此方治癰疽發(fā)背,諸般疔毒,表里不實,熱甚口中干大渴者,服之生津止渴。
人參(八分) 生黃 (八分) 石膏( ,八分) 半夏(制,八分) 麥冬(八分)生地(二錢) 白芍(八分) 甘草(八分) 川芎(八分) 當歸(八分) 竹葉(十片) 黃芩(八分)
上十二味,水二盅,姜三片,燈心二十根,煎八分,食遠溫服。
【方歌】竹葉黃 口干渴,清熱補正助生津,參 膏夏麥冬地,芍草芎歸竹葉芩。
內消散此方治癰疽發(fā)背,對口疔瘡,乳癰,無名腫毒,一切惡瘡。能令癰腫內消,使毒內化,尿色赤污,從小便而出。勢大者,雖不全消,亦可轉重為輕,移深居淺。
知母(一錢) 貝母(一錢) 花粉(一錢) 乳香(一錢) 半夏(制,一錢) 白芨(一錢) 穿山甲(一錢) 皂刺(一錢) 銀花(一錢)
上九味,水、酒各一碗,煎八分,隨病上下,食前后服之。留藥渣搗爛,加秋芙蓉葉一兩,研為細末;再加白蜜五匙,用渣調敷瘡上。一宿即消,重者再用一服。
【方歌】內消散用化諸毒,毒化從尿色變行,知貝天花乳夏及,穿山角刺共金銀。藥渣搗和芙蓉葉,白蜜調敷毒即平。
以上諸方治癰疽,七日以前,瘡勢未成,形體壯實,而表里之證相和者宜服,病退即止。如過七日以后,情勢已成,則宜托里消毒等湯,使毒現(xiàn)于外,以速其膿。若仍用前散下之藥,恐傷元氣,致生變證也。
內固清心散此方治癰疽發(fā)背,對口疔瘡,熱甚 痛,煩躁飲冷。其人內弱服之,預防毒瓦斯內攻于心也。
綠豆粉(二兩) 人參(二錢) 冰片(一錢) 雄黃(二錢) 辰砂(二錢) 白豆蔻(二錢)元明粉(二錢) 茯苓(二錢) 甘草(二錢) 乳香(二錢)
上十味為細末,每服一錢五分。蜜湯調下,不拘時服。
【方歌】內固清心防毒攻,內弱毒瓦斯入心中, 痛熱甚兼飲冷,豆粉人參冰片雄,辰砂白蔻元明粉,茯苓甘草乳香同。
琥珀蠟礬丸此方治癰疽發(fā)背,瘡形已成,而膿未成之際,其人即不虛弱,恐毒瓦斯不能外出,內攻于里。預服此丸,護膜護心,亦且活血解毒。
黃蠟(一兩) 白礬(一兩二錢) 雄黃(一錢二分) 琥珀(另研極細,一錢)朱砂(研細,一錢) 白蜜(二錢)
上四味,先研細末,另將蠟、蜜入銅杓內熔化,離火片時,候蠟四邊稍凝,方將藥味入內,攪勻共成一塊,將藥火上微烘,急作小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瓷罐收貯。每服二三十丸,食后白湯送下。毒甚者,早晚服,其功最速。
【方歌】琥珀蠟礬治癰毒,未出膿時平劑佳,預服護膜能解毒,蠟礬雄珀蜜朱砂。
護心散此方治瘡毒內攻,口干煩躁,惡心嘔吐者,服此藥護心解毒也。
綠豆粉(一兩) 乳香(凈末,三錢) 朱砂(一錢) 甘草(一錢)
上四味研細末,每服二錢,白滾湯調服,早晚二次。
【方歌】護心散治毒內攻,煩躁口干嘔逆沖,豆粉乳香朱共草,二錢調下有神功。
透膿散此方治癰疽諸毒,內膿已成,不穿破者,服之即潰破毒出。
生黃 (四錢) 穿山甲(一錢) 川芎(三錢) 當歸(二錢) 皂角刺(一錢五分)
上五味,水三盅,煎一盅。瘡在上,先飲酒一杯,后服藥;瘡在下,先服藥,后飲酒一杯。
【方歌】透膿散治膿已成,不能潰破劑之平,用此可代針瀉毒,角刺歸 山甲芎。
托里消毒散此方治癰疽已成,內潰遲滯者,因血氣不足,不能助其腐化也。宜服此藥托之,令其速潰,則腐肉易脫,而新肉自生矣。
皂角刺(五分) 銀花(一錢) 甘草(五分) 桔梗(五分) 白芷(五分) 川芎(一錢)生黃 (一錢) 當歸(一錢) 白芍(一錢) 白術(一錢) 人參(一錢) 茯苓(一錢)
上十二味,水二盅,煎八分,食遠服。
【方歌】托里消毒助氣血,補正脫腐肌易生,皂角銀花甘桔芷,芎 歸芍術參苓。
神功內托散此方治癰疽、腦頂諸發(fā)等瘡,日久不腫不高,不能腐潰,脈細身涼。宜服此溫補托里之劑,以助氣血也。
人參(一錢五分) 附子(制,一錢) 川芎(一錢) 歸身(二錢) 黃 (一錢)白術(土炒,一錢五分) 白芍(炒,一錢) 木香(研,五分) 穿山甲(炒,八分) 甘草(炙,五分) 陳皮(一錢) 白茯苓(一錢)
上十二味,煨姜三片,大棗二枚,水二茶盅,煎八分,食遠服。
【方歌】神功內托陰毒證,不腫不高不潰疼,參附芎歸 術芍,木香山甲草陳苓。
復元通氣散此方治乳癰、腹癰、便毒、耳痛、耳聾等證。皆由毒瓦斯滯塞不通故耳,服之則氣通毒散。
青皮(四兩) 陳皮(四兩) 栝蔞仁(二兩) 穿山甲(二兩) 金銀花(一兩) 連翹(一兩)甘草(半生半炙,二兩)
上七味研末,每服二錢,黃酒調下。
【方歌】復元通氣乳腹癰,便毒兼治耳痛聾,青陳蔞甲銀翹草,一服能教毒瓦斯通。
雙解貴金丸此方治背疽諸毒初起,木悶堅硬,便秘,脈沉實者,悉效,隨證加藥,服法列后。
生大黃(一斤) 白芷(十兩)
上二味為末,水丸。每服三五錢,五更時用連須蔥大者三根,黃酒一碗,煮蔥爛,取酒送藥。服畢蓋臥出汗,過三二時,俟大便行一二次立效。
【按】此宣通攻利之劑也。濟之以蔥、酒,力能發(fā)汗,故云雙解。弱者隨用中劑,行后以四君子湯補之。老人虛人,每服一錢,用人參加生姜煎湯送下,過一時,再一服。得睡,上半身得汗則已。
【方歌】雙解貴金治諸毒,腫瘍初起木硬堅,大黃白芷為丸服,蔥酒煎送汗下痊。
黍米寸金丹此方乃異人所傳,常有暴中急證,忽然卒倒者,撬開牙關,研灌三丸,其人即活。
又能治發(fā)背癰疽,遍身壅腫,附骨癰疽等證也。凡初起憎寒壯熱,四肢倦怠,沉重者,不分表里、老幼、輕重,并宜服之。
乳香 沒藥(各一錢) 狗膽(干者,一個) 鯉魚膽(陰干,三個) 砂(二錢) 蟾酥(二錢)狗寶(一錢) 麝香(五分) 白丁香(四十九個) 蜈蚣(酥炙,全者七條) 黃蠟(三錢)烏金石(一錢) 頭胎男乳(一合) 輕粉(一錢) 雄黃(一錢) 水銀(煉粉霜白色者,三錢)
上十六味為細末,除黃蠟、乳汁二味,熬成膏子,同藥和丸,如綠豆大。小兒用一丸,大人三丸,重者五丸。冷病用蔥湯,熱病用新汲水送下。衣被密蓋,勿令透風,汗出為度,諸病如失。
【方歌】黍米寸金奇效方,癰疽發(fā)背服之良。乳香沒藥狗鯉膽,蟾 寶麝白丁香,蜈蚣黃蠟烏金石,男乳輕雄共粉霜。
麥靈丹此丹能治癰疽惡毒,無名諸瘍及疔瘡回里,令人煩悶神昏?;驄D人初發(fā)乳證,小兒痘疹余毒,或腰腿暴痛等證。
鮮蟾酥(二錢) 活蜘蛛(黑色大者佳,二十一個) 定心草(即兩頭尖,鼠糞,一錢)
飛羅面(六兩)
上四味共研一處,用菊花熬成稀膏,和好捻為麥子形,如麥子大。每服七丸,重大者九丸,小兒輕證五丸。在上俱用滾白水服,在下用淡黃酒送服。每一料加麥子一合,收瓷罐內。
【方歌】麥靈丹治疔毒疽,鮮蟾酥與活蜘蛛,定心草共飛羅面,黃菊熬膏相合宜。
保安萬靈丹此方治癰疽疔毒,對口發(fā)頤,風寒濕痹,濕痰流注,附骨陰疽,鶴膝風,及左癱右瘓,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血氣凝滯,遍身走痛,步履艱辛,偏墜疝氣,偏正頭痛,破傷風牙關緊閉,截解風寒,無不應效。
茅山蒼術(八兩) 麻黃 羌活 荊芥 防風 細辛 川烏(湯泡,去皮) 草烏(湯泡,去皮)川芎 石斛 全蝎 當歸 甘草 天麻 何首烏(各一兩) 雄黃(六錢)
上十六味為細末,煉蜜為丸,重三錢,朱砂為衣,瓷罐收貯。視年歲老壯,病勢緩急,斟酌用之。如惡瘡初起二三日間,或癰疽已成至十日前后,未出膿者,狀若傷寒,頭痛煩渴,拘急惡寒,肢體疼痛,惡心嘔吐,四肢沉重,恍惚悶亂,皮膚壯熱,及傷寒四時感冒,傳變疫證,惡寒身熱,俱宜服之。用蔥白九枝,煎湯調服一丸,蓋被出汗為效。如汗遲以蔥湯催之,其汗必出,如淋如洗,令其自收,不可露風,患者自快,瘡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高腫潰膿。如病無表里相兼,不必發(fā)散,只用熱酒化服。
又按∶此方原載諸風癱瘓門中,今移錄于此者,蓋瘡瘍皆起于營衛(wèi)不調,氣血凝滯,始生癰腫。此藥專能發(fā)散,又能順氣搜風,通行經(jīng)絡,所謂結者開之也。經(jīng)云∶汗之則瘡已,正與此相合也。服后當避風,忌冷物,戒房事,如婦人有孕者勿服。
【方歌】萬靈丹治諸痹病,此藥猶能治腫瘍,發(fā)表毒邪從汗解,通行經(jīng)絡效非常。麻黃羌活荊防細,川草烏芎石斛蒼,全蝎當歸甘草等,天麻何首共雄黃。